当前位置: > 首页 > 育儿亲子

育儿=育己的真相:不是牺牲自我,而是和孩子一起再长大一次

 

“妈妈坏!你是大笨蛋!”三岁的糖糖把绘本狠狠摔在地上,小脸涨得通红。蹲在地上捡积木的我,被那句“笨蛋”刺得手指一僵。那一瞬间,疲惫和委屈像潮水般涌来——为什么我放弃了升职机会、推掉了闺蜜约会,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解与排斥?那晚,哄睡糖糖后,我看着镜子里那个头发凌乱、眼下乌青的女人,突然惊醒:原来在拼命“育儿”的路上,我早已弄丢了自己, 幡然间明白真正的养育不该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两棵小树苗的彼此照耀、共同生长。

第一课:她的坏脾气,是我的情绪镜子

糖糖两岁时,有阵子特别爱尖叫。超市里不买玩具就躺地哭闹,活像只愤怒的小河豚。起初我只会硬拽她离开,回家后自己躲进厕所掉眼泪。直到有次冲突后,糖糖抽噎着模仿我:“妈妈凶!像大老虎!” 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失控的眉头和拔高的声线,早被她刻进了行为模板。

我开始带着她练习“情绪魔法”:当她跺脚时,我蹲下来摸胸口:“糖糖心里有小火球在烧,对不对?我们把它吹灭!” 夸张地做深呼吸,她也跟着“呼——呼——”学起来;

当我被工作电话惹烦,会直接告诉她:“妈妈现在像充气太多的气球,需要安静五分钟。” 神奇的是,她竟会抱着玩偶坐在我旁边,小声说:“气球休息吧。”

如今,她摔了玩具会自己念叨:“糖糖生气了,要数三下!”—— 原来治愈她的过程,是重新养育当年那个不被允许发脾气的自己。

第二课:她的好奇心,重启我的认知

糖糖痴迷蚂蚁。有次雨天,她蹲在小区花坛足足半小时,只为看蚂蚁搬家。“妈妈!蚂蚁为什么抬面包屑呀?它们家会淹水吗?” 我被问得哑口无言,下意识摸手机想查,却看见她眼睛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放下手机,和她一起趴在潮湿的草地上:“走!我们去给蚂蚁搭座桥!”

我们用树枝和树叶架起“跨水沟大桥”,糖糖兴奋地拍手:“蚂蚁过桥啦!我们是工程师!” 回家后我翻出《昆虫图鉴》,和她头碰头研究蚁穴结构。她指着隧道剖面图欢呼:“这是蚂蚁的滑梯!”——那些我曾认为“无用”的事物,在她的惊叹中被镀上金光。 陪她看云朵变形、给蒲公英编故事、用橡皮泥捏外星生物……她打开的何止是童趣世界?那是被成人思维封印已久的想象力王国。

第三课:她的独立宣言,唤醒我的“自己”

“糖糖自己来!” 这句口头禅最近高频出现。自己挤牙膏(弄得水池像雪山),自己挑衣服(红裙子配绿裤袜),甚至试图帮我炒鸡蛋(吓得我魂飞魄散)。当我第N次想替她扣纽扣却被推开时,突然想起闺蜜的质问:“你上次独自看电影是什么时候?”

那个周末,我把糖糖交给爸爸,穿上闲置两年的连衣裙去画室。当颜料在画布上流淌时,久违的宁静包裹了我。回家后糖糖扑过来:“妈妈好漂亮!画了什么呀?” 我展示手机里的向日葵,她眨着眼:“像糖糖吃的太阳饼干!”——孩子的独立需要空间,母亲的灵魂同样需要呼吸。 我开始每周留三小时给自己:插花、瑜伽、写日记……神奇的是,当我不再24小时紧盯着她,她反而更粘我,常举着手工作品冲过来:“送给开心的妈妈!”

尾声:我们是彼此生命的刻度尺

昨夜哄睡时,糖糖突然捧住我的脸:“妈妈变小了。” 我失笑:“怎么会呀?” 她认真比划:“以前你眉毛总皱皱的,现在笑的时候这里有花花!” 她的小手指轻轻点在我的眼角。

我怔住了。那个曾因育儿焦虑失眠的、紧绷的、枯竭的我,正在被她眼中“开花”的妈妈取代。而当初躺地哭闹的小人儿,如今会在我感冒时笨拙地端来温水:“妈妈喝水,病毒就逃跑啦!”

养育从来不是雕刻,而是共生共长的光合作用。 她的每一次跌倒与奔跑,都在丈量我心灵的疆域;我的每一点反思与成长,都在丰盈她生命的底色。原来最好的亲子关系,是两株并肩的植物——根脉在地下秘密交织,枝叶在风中各自招展,却又在每一寸阳光雨露里,认出彼此滋养的痕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育己的真相:不是牺牲自我,而是和孩子一起再长大一次,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