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对广地龙养殖的关注,源于一则报道。报道中,有人因使用电机捕捉野生广地龙而获刑,这瞬间勾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广地龙究竟是什么?为何捕捉它会触犯法律?” 带着这份好奇,我深入探寻事件背景。这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我大为震惊!广地龙在中药材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它在生态修复领域堪称 “绿色小卫士”,发挥着不可小觑的生态作用。
深入研究广地龙市场后,我更是惊叹于其广阔前景。2022 年,全球地龙市场规模约达 90 亿美元,预计在 2023-2030 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保持在 10.5%,到 2030 年有望攀升至 190 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地龙生产国与消费国,占据了全球地龙市场规模的 70% 以上。在过去 20 年里,中国地龙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 12.89%,近 10 年更是高达 13.24%。然而,研究也显示,当前人工养殖广地龙的技术相对滞后,养殖规模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2023 年的需求缺口高达 2000 多吨。这一发现,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广地龙养殖的浓厚兴趣,促使我一头扎进相关研究之中。
在对广地龙养殖技术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文献研读与技术积累后,我踏上了实地考察之旅。我先后奔赴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实地参观考察了十多个养殖基地。这些基地规模各异,既有大规模运作的,也有小规模经营的;养殖模式也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单纯养殖广地龙,有的则采用种养结合的创新模式。经过如此深入的调研,我终于下定决心投身广地龙养殖事业。
2024 年 5 月,我正式启动养殖筹备工作,首要任务便是寻找合适的养殖场地与稳定的牛粪来源。然而,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我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养殖地时,却发现周边并无养牛场,现有的养牛场距离养殖地甚远,运输牛粪的成本高得惊人。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不得不调整策略,以牛场为中心进行辐射式选址。但在长达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我四处奔波,却始终未能找到理想的场地。这一过程艰难曲折,耗费了我大量精力,身心俱疲的我甚至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就在这时,六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要不回赤壁家里的猕猴桃果园试试?” 这句话,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去年 10 月,确定回湖北养殖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气候、温度、环境以及初始养殖规模等,都需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毕竟,广地龙传统的养殖区域集中在两广和海南,此时我才深切体会到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这句话背后的艰难。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权衡与研究,我系统梳理了华南农大的相关研究数据:广地龙在 15 - 25℃的温度区间内,仍能保持 60% 的摄食活性,通过覆膜增温与遮阳保湿的双重调控,完全有可能突破传统养殖的纬度限制。到了 11 月,我终于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无缺时才开始行动。于是,我果断开启了养殖的前期筹备工作。幸运的是,在距离猕猴桃果园十几公里处,恰好有一个小规模的肉牛养殖场,顺利解决了牛粪供应的难题。虽然养殖场地有着落了,但果园周边却没有合适的牛粪堆积发酵场地。好在是在家乡,经过几天的努力沟通协调,成功解决了场地问题。
接下来,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我计划先用 5 亩地进行养殖实验,具体工作包括购买牛粪并拉回进行发酵处理、对养殖场地进行全面土壤检测、请人翻地、铺设养殖床、采购广地龙种苗等。
终于,在 11 月底,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我满怀期待地将广地龙种苗播撒入土。这些种苗,承载着我对生态农业的美好憧憬。我期待通过牛粪养殖广地龙,利用广地龙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特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升果园里猕猴桃的品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好奇到行动:一位广地龙养殖创业者的实践手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