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短剧赏析

《登高》:杜甫84字写尽人生苍凉,字字泣血!

 

在重庆奉节白帝城外的悬崖边,有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观景台。公元767年重阳节,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此处,面对萧瑟秋江,写下了被后世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这首84字的诗作,以天地为纸、血泪为墨,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熔铸为永恒的文学丰碑。

【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逐句鉴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秋风凛冽,天空高远,猿猴的哀鸣回荡山谷;江中小洲清冷,白沙耀眼,飞鸟在暮色中盘旋。

【解析】:首联以六个意象构建出立体空间——垂直方向“风急天高”与水平方向“渚清沙白”形成张力,猿啸与鸟飞的动态打破寂静,奠定全诗的苍凉基调。“哀”字既是猿声的写实,也是诗人内心的投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滚滚奔涌。

【解析】:颔联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名句。“萧萧”“滚滚”叠字强化了时空的流动感:落叶象征生命凋零,江水暗喻时间流逝。宋代学者罗大经指出,这两句包含“八重悲”——从自然之秋到人生之秋,从个体命运到历史洪流,层层递进。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译文】:远离故土,在悲秋中辗转漂泊;年近花甲,拖着病躯独自登高。

【解析】:颈联转入抒情,“万里”与“百年”形成时空对照,“悲秋”与“多病”叠加生命之痛。此句被清代诗评家杨伦称为“十四字中含有八意”:他乡为客、常作远客、秋日作客、悲秋作客、万里漂泊、百年迟暮、多病缠身、孤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历经艰难困苦,白发如霜;困顿潦倒之际,又因病戒了消愁的浊酒。

【解析】:尾联收束于现实困境。“艰难”既指个人生计,也暗喻国运;“新停酒杯”的细节尤为刺痛——连借酒消愁的权利都被剥夺,诗人的悲苦已达极致。明代胡应麟评价此联“结句尤为悲壮”。

总结:

《登高》是七律史上第一首四联全对仗的作品,甚至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打破常规,连首句也工对。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技艺,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达到顶峰——“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对“滚滚”,既工整又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杜甫84字写尽人生苍凉,字字泣血!,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