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宣传活动,培育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引导其争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近日,徐汇区按照自尊自强、传承文化、明礼诚信、正直勇敢、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尊重自然十个类别,推荐评选出了100名2024年度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其中10名十佳)和5个“新时代好少年”团队。一起了解“新时代好少年”团队——
经纬交织青春志
匠心续写文明魂
由中国中学甘甜、郁文祺、乐嘉怡、宋沁彧、顾子逸、倪嘉琪六位同学组成的“非遗盘扣文创团队”,以青春视角重构传统技艺。她们将现代建筑线条与AI设计语言融入盘扣创作,让敦煌飞天的飘逸神韵在丝缕间重生,大型作品《丝绸之路——敦煌》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桂冠,非遗艺术分享课被徐汇区“光启讲堂”收录,并在文化遗产日惊艳亮相。
作为技艺创新者与文明传播者,2023年她们担任上海图书馆“素人策展人”,以古籍为灵感的系列创作引发观展热潮;在长三角非遗博览会、上海市社科冬令营等平台开展公益讲座20余场,累计服务超800人次。
六位少年以指尖经纬编织文化自信,她们以青春匠心,让传统技艺在现代语境中延续文明脉络。
为记忆续航
为认知呼喊
由上海中学高二年级丰睿韬、奚许乐、王李泽、张梓榆四位同学组成的“记忆星光小队”,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以阿尔茨海默症防治为切入点,用问卷调研、线上科普与社区走访,勾勒出青春行动的轨迹。他们发放《阿尔茨海默症知多少》问卷,发现公众虽具备基础认知,但预防意识与系统理解仍存缺口,这份调研成为团队破题的关键。
基于数据洞察,四位少年打造“脑中的橡皮擦”新媒体平台,联合权威医疗机构搭建科普矩阵,让专业知识以短视频、图文等多元形式触达公众。他们走进养老康复社区,在与长者的对话中读懂情感陪伴的防治价值,进而推动基层关爱体系的优化。从问卷设计到内容策划,从平台运营到社区实践,团队始终以少年视角构建“认识—传递—行为”的循环。
项目推进中,他们持续迭代传播策略,用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效能:既唤醒了公众早筛早诊的健康意识,更推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症形成“预防—干预—关爱”的系统认知。四位少年以躬身实践为记忆续航,用创新传播为认知呼喊,在银发浪潮中点亮青春担当的星光。
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
由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南部分校黄晟轩、孙启嘉、纪思成、纪思羽四位同学组成的小橙子志愿者服务队“向阳花小队”,以“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为信念,深耕“小蜜蜂无障碍”公益行动,用镜头与脚步丈量城市温度——拍摄《校园无障碍设施》宣传视频,以“找、传、访、查”四步工作法记录设施现状,作品获第五届上海市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等奖。他们更将公益版图延伸至西藏日喀则,带动支教教师与师生共同绘制“公益地图”,让善意跨越山海传递。
作为禁毒特色学校代表,小队走进上海市禁毒馆参与《公共安全课堂・毒品预防教育》宣传片拍摄,又以校园宣讲、主题绘画等鲜活形式,将识毒防毒知识播撒进同龄人心中。从无障碍设施调研到禁毒科普实践,四位少年始终以向阳花般的蓬勃姿态,串联起“发现需求—创新传播—落地服务”的公益闭环。
共筑梦想
绿动未来
由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刘恩泽、万安睿、邓靖涵三位同学组成的“绿动未来”小队,出于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热忱,以环境保护为使命,立志以青春之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位少年深知,点滴行动终将汇聚成守护生态的磅礴力量。
在自然科学的探索路上,他们步履不停。聚焦水质变化,钻研蓝藻、绿藻与水生生物的关系,凭借不懈努力,连续两年在“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中获上海市与全国一等奖。
为践行环保理念,他们还积极投身科普实践。从远赴冰岛研学、云南开展公益课题,到参与上海市科普进家庭活动、组织匠心模范寻访,再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声,每一次行动都传递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动未来”小队深耕科创探索,为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沐光而行
逐梦成长
由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杨烨皓、严思易、危懿轩、刘季轩四位同学组成的“追光F4”团队,以初中生身份在第五届交大荣昶杯创新大赛数学建模赛道中勇夺一等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初中生队伍。这场跨越年龄的挑战,见证着少年们敢为人先的勇气。
面对“大型车辆右转安全隐患”这一难题,团队以科学为舟,以实践为桨:从建立基础模型起步,逐步叠加复杂路况、车辆动态等变量,结合实地测绘数据,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曳物线轨迹的进阶模型。他们借助计算机仿真反复推演、优化,最终形成《基于刚体运动学的车辆右转盲区研究》论文。决赛答辩时,四位少年从容应答专家质询,用扎实的学术功底与超越年龄的思辨力,在全国赛场上绽放光芒。
“追光F4”这支青春团队沐光而行,在追逐科学梦想的道路上,展现出当代青少年突破边界、勇攀高峰的创新担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好少年” 团队 | 逐光而行 青春筑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