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篇美食分享,里面列了40道新口味家常菜,从柠檬风味猪蹄到椰蓉火龙果卷,从泰式冬阴功汤到川味水煮鱼,每道菜名都带着点新鲜感。
有意思的是,作者说“相同的食材不同烹饪方式,做出来的味道也不同”,这倒让我好奇了——同样一块肉,怎么就能变成红烧、酱香、白切、干锅这么多模样?这些新口味,到底藏着什么烹饪巧思?
二、这些新菜名背后的“变味魔法”
先说柠檬风味猪蹄,平时吃猪蹄大多是红烧、卤味,加柠檬的话,应该是用柠檬汁的酸甜中和猪蹄的油腻。可能还要搭配薄荷叶或者青柠皮提香,这样做出来的猪蹄不腻口,胶质软糯,夏天吃特别开胃。
泰式海鲜冬阴功汤就更有地域特色了,泰式的酸辣汤底,用香茅、南姜、柠檬叶这些香料打底,再加上虾、鱿鱼、蘑菇,汤头浓郁又清爽。和咱们传统的海鲜汤完全不一样,喝一口就能想到泰国街头的热辣,香料的层次感特别足。
辣椒炒肉是湖南家常菜的代表,但这里的“新口味”可能是指用了不同的辣椒。比如螺丝椒或者美人椒,比普通青椒更辣更香,搭配前腿肉的嫩,炒的时候油要烧得热,肉片快速滑炒锁住水分,炒出来油润润的,配米饭能吃两大碗。
酒酿南瓜听起来甜滋滋的,酒酿的米香和南瓜的甜软结合,做法应该不难。可能是把南瓜切块蒸熟,淋上酒酿汁再蒸几分钟,或者煮成糖水,既有南瓜的粉糯,又有酒酿的微醺感,当主食当甜品都合适,老人小孩都喜欢。
双椒鸡丁和常见的宫保鸡丁有点像,但更突出辣椒的鲜辣。鸡肉丁提前用料酒、淀粉腌制,炒出来更嫩滑,双椒选青红美人椒,颜色漂亮,辣度适中。出锅前撒把葱花,香气一下子就窜出来了,端上桌孩子能扒半碗饭。
红烧昂刺鱼适合喜欢吃鱼的家庭,昂刺鱼没小刺,肉质细腻。红烧的关键是煎鱼不破皮,锅烧得热一点,油多放些,鱼煎到两面金黄再加水焖。汤汁收浓后淋点香油,鱼肉吸饱了酱油的酱香,配汤泡饭绝了。
豆豉蒸排骨是广式早茶的经典,这里做成家常菜,更接地气。排骨用豆豉、蒜末、蚝油、白糖腌制入味,铺在盘子里,蒸的时候上汽后再蒸20分钟,排骨软嫩,豆豉的香气渗进肉里,比外面茶楼的还香。
白切牛肋条考验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度,牛肋条要选带点脂肪的,煮的时候用葱、姜、料酒去腥,火候要掌握好,煮到刚好熟而不柴。切片后蘸点秘制蘸料,比如沙茶酱加小米辣,牛肉的原香完全释放,比红烧更能吃出肉的本味。
碧玉麒麟鱼听起来就讲究,可能是把鱼处理成花刀,摆成麒麟的造型,淋上青花椒或者青柠汁,颜色碧绿,鱼肉鲜嫩。清蒸的做法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鲜甜,浇热油的瞬间“滋啦”一声,香味直接勾人。
椰蓉火龙果卷应该是道甜品,火龙果打成果泥,和面粉混合做成皮,包上椰蓉馅,蒸或者煎。颜色粉粉的,咬一口外皮软弹,内里椰蓉香甜,小朋友肯定抢着吃,当早餐或者下午茶都合适。
火爆腰花是川菜里的快手菜,腰花要切花刀,焯水的时候时间要短,保持脆嫩。炒的时候用泡椒、姜蒜爆香,腰花快速翻炒,勾点薄芡,腰花脆而不腥,辣得过瘾,下酒下饭都不错。
芥末捞汁小海螺适合夏天当凉菜,小海螺煮熟后去壳,用芥末、生抽、醋调个捞汁,泡上半小时。海螺肉脆嫩,捞汁酸辣带点芥末的冲劲,吃一口特别提神,比普通的凉拌菜更有层次。
干锅大虾是聚餐时的硬菜,大虾开背去虾线,炸到外皮酥脆,锅里留底油,炒香洋葱、青椒、蒜片,再把虾倒进去,加干锅酱翻炒。虾壳脆得能直接吃,虾肉紧实,越嚼越香,最后加把香菜,香得人直咽口水。
油爆河虾和干锅大虾不同,更突出河虾的鲜甜。河虾要选新鲜的,油烧到八成热,虾下锅快速爆一下,捞出来再复炸一次,外皮更脆。撒点盐、胡椒粉,或者配点椒盐,虾壳酥、虾肉嫩,连壳吃补钙又香。
脆皮豆腐炒肉是豆腐爱好者的福音,嫩豆腐裹淀粉炸到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还是嫩的。和肉片、青椒一起炒,豆腐吸饱了肉汁,外皮脆、里面软,比普通的麻婆豆腐更有口感,老人小孩都能吃。
手撕椒麻鸡是川味凉菜,鸡肉煮熟后撕成条,用花椒油、辣椒油、香油、葱丝拌匀。鸡肉撕得细,更入味,椒麻的香气直钻鼻子,吃起来麻辣鲜香,夏天没胃口的时候,来一盘能多吃半碗饭。
椒香美蛙鱼结合了美蛙和鱼的鲜,美蛙肉嫩,鱼肉滑,用青花椒、红辣椒炒出香味,加汤煮到入味。蛙肉一抿就化,鱼肉吸饱了辣汤,配菜放藕片、莴笋,吸满汤汁,比火锅还过瘾。
潮汕南乳炸肉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南乳是潮汕地区常用的调料,用南乳、蒜末、料酒腌制猪肉片,炸的时候油温要控制好,外皮酥脆但不焦。咬一口,外皮脆、内里嫩,南乳的香气混着肉香,是潮汕人记忆里的家常味道。
双菇烩冬笋适合喜欢清淡的人,香菇、口蘑和冬笋一起炒,冬笋脆嫩,双菇鲜香。用点高汤提鲜,不用太多调料,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鲜,冬天吃暖胃,夏天吃清爽,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必做。
川味水煮鱼不用多说,麻辣鲜香,鱼片滑嫩,配菜用豆芽、莴笋,吸饱了辣油。鱼片要提前用淀粉、蛋清腌制,煮的时候时间短,保持嫩滑,辣油要浇得热,“滋啦”一声,香味瞬间爆发,吃起来超过瘾。
鲍鱼红烧肉是把海鲜和猪肉结合,鲍鱼的鲜和红烧肉的香融合,鲍鱼吸饱了肉汁,肥而不腻。红烧肉选带皮的五花肉,炖到软烂,鲍鱼提前处理干净,和肉一起炖,最后汤汁收浓,浇在米饭上,香得人连碗都想舔。
火爆肥肠是重口味爱好者的菜,肥肠要处理干净,去腥是关键,用面粉、醋反复搓洗,再焯水加料酒、姜片。炒的时候用豆瓣酱、花椒爆香,肥肠快速翻炒,加青红椒,肥肠脆嫩,辣得过瘾,下酒一绝。
蜜瓜火腿是中西结合的创意菜,哈密瓜的甜和火腿的咸香搭配,哈密瓜选脆甜的,火腿选咸淡适中的,切片后叠在一起,甜咸交织,口感清爽,当餐前小食或者饭后甜点都不错。
红烧牛腩适合冬天吃,牛腩炖得软烂,汤汁浓郁,配萝卜、土豆一起炖,萝卜吸饱了肉汁,比肉还香。牛腩要选带筋的,炖的时候加山楂片或者啤酒,肉更容易炖烂,出锅前撒把香菜,香得人直跺脚。
芦笋鲍鱼片是清淡又高级的菜,芦笋脆嫩,鲍鱼片滑嫩,用蒜蓉炒香,加蚝油调味。芦笋要选嫩尖,焯水时间短,保持翠绿,鲍鱼片煮10秒就捞,保持脆嫩,这道菜看着精致,做起来其实不难,家里来客人端上桌超有面子。
肥肠鸭血煲是川渝地区的特色,肥肠、鸭血、豆腐一起煮,用辣油、豆瓣酱调味,鸭血嫩得像豆腐,肥肠脆,豆腐吸满汤汁。冬天围在桌边吃,暖身又过瘾,配瓶冰啤酒,绝了。
金汤酸菜鱼的汤是亮点,用南瓜泥或者黄灯笼椒熬成金汤,酸香浓郁。鱼片滑嫩,酸菜提味,汤泡饭能吃三碗。金汤要熬得浓稠,鱼片不能煮老,出锅前撒把香菜,颜色金黄,看着就有食欲。
蘸汁北极蛤是海鲜爱好者的福利,北极蛤肉质厚实,煮熟后去壳,调个蒜香、小米辣、生抽的蘸汁。北极蛤本身鲜甜,蘸汁提味,吃起来鲜辣过瘾,比普通的煮蛤蜊更有滋味。
肉沫芸豆丝是家常菜里的下饭王,芸豆切丝焯水,肉沫用酱油、料酒腌制,炒香后加芸豆丝一起炒。芸豆脆嫩,肉沫香,加点红椒丝配色,配米饭能吃两大碗,家里有小孩的,这道菜肯定光盘。
黑椒土豆泥牛仔骨是中西结合的创意,牛仔骨用黑椒汁腌制,煎到两面金黄,土豆泥用牛奶、黄油捣得细腻,铺在盘底。牛仔骨嫩,土豆泥香,黑椒的香气混着奶香,吃起来像在西餐厅,其实在家就能做。
油爆鳝鱼是江浙一带的特色,鳝鱼处理干净,切小段,油烧得热,鳝鱼下锅快速爆一下,外皮酥脆。炒的时候加姜、蒜、料酒,鳝鱼嫩而不腥,外皮脆,内里软,配点青椒,香得人直吸溜。
三、家常菜里藏着最浓的烟火气
作者说“每一道菜的制作都是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精力”,这话我太有感触了。周末在家鼓捣一道新菜,切菜、腌制、火候把控,有时候失败了还要重来。但看到家人夹起第一筷子时的满足表情,或者孩子喊“妈妈这个好吃,明天还做”,所有辛苦都值了。
家常菜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用心”吗?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你爱吃,我就多做”的温暖。哪怕是一道简单的辣椒炒肉,也藏着切肉时的小心,炒的时候怕你嫌辣少放了半勺辣椒,起锅前多撒了把葱花——这些细节,才是家常菜最动人的地方。
四、你家最近有什么“新口味”吗?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大家是不是也在找清爽又下饭的新菜?你家最近有没有尝试过什么“新口味家常菜”?是成功了让全家点赞,还是翻车了但笑成一团?
我上周试做了柠檬风味猪蹄,结果柠檬汁放多了有点酸,老公说“酸是酸了点,但比红烧的解腻”,孩子啃着骨头说“妈妈下次少放点柠檬,我要甜的”。你看,哪怕不完美,也能变成一家人的快乐回忆。
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家的“新口味故事”,说不定能给更多人灵感呢!毕竟,美食的意义,不就是吃进肚子里,暖在心里头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0道新口味家常菜,相同的食材不同烹饪方式,做出来的味道也不同,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