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养多肉的那些年,从来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

 

那是发现第一片叶子化水时,捏着软塌塌的叶片站在阳台,指尖发颤的慌。

是黑腐顺着茎秆往上爬,凌晨三点蹲在地上剪根,台灯的光打在花盆上,剪刀尖沾着潮湿的土,根须断口渗出的汁液蹭在手心,凉丝丝的,像自己心里的汗。

是叶插盘里的叶片蔫了大半,只剩最后一片硬挺的,每天早上蹲在旁边看,指腹轻轻碰一下土,生怕太干或太湿,直到某天看见叶尖顶出个小米粒大的绿芽,突然蹲在地上哭,眼泪砸在花盆里,惊得那点绿芽颤了颤。

是冬天怕冻伤,把十几盆多肉搬进搬出,羽绒服上沾着泥土,手冻得通红,却先给多肉裹上旧毛衣;夏天怕暴晒,正午搬个小板凳守在阳台,看见乌云赶紧把遮阳网撤了,比照顾孩子还上心。

这种对植物的较劲,早刻在每个多肉玩家的日子里。

从一开始把"干透浇透"记成"三天一浇"的手残党,到后来摸一把土就知道含水量;从买最贵的花盆配最便宜的土,到学会用煤渣掺腐叶土自己配;从看见稀有品种就疯抢,到对着窗台上养了五年的胧月傻笑——那些被多肉"虐"过的坑,慢慢成了手里的经验。

有人说养多肉是"闲得慌",不如买束鲜切花来得痛快。

可正是这些"闲得慌"的瞬间,藏着最实在的治愈。

黑腐时的崩溃,是逼着自己冷静;叶插时的等待,是教会自己耐心;看着一盆普货养出绝美容颜,是明白"慢慢来,比较快"。

就像老话说的,"看花容易养花难",难的不是技术,是肯为一片叶子弯腰的认真。

现在每次蹲在阳台,看着那些从干瘪到饱满、从单调到绚烂的多肉,总想起第一次养死静夜时的哭。

不是非要养出什么稀世品种,而是在和这些植物较劲的日子里,慢慢学会了和生活和解——就像它们不管被旱过、冻过,只要给点阳光和耐心,总能冒出新的绿芽。

生活里的"黑腐"和"暴雨"从来不少,但养多肉的人都懂:只要不肯放弃那点盼头,总有一片新叶,会在某个清晨,悄悄顶破土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多肉的那些年,从来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