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商创业

大学生逐浪电商:在拼多多闯出自己的天地

 

当122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考公、进大厂的赛道愈发拥挤时,一群年轻人正另辟蹊径——在电商平台开启创业路。其中,拼多多凭借低门槛、快动销的特点,成了许多"普通学生"的首选,龚琦、张永、蒋磊等人的故事,正是这股浪潮的生动注脚。

从"试一把"到开起公司,普通人的创业起点。23岁的龚琦从没想过能当CEO。去年和同学合伙开网店前,他的目标还是"找份安稳工作,干二三十年存100万"。转折始于一次闲聊:同学说在拼多多卖饰品能日赚2万,这让月薪几千的他动了心。两人从湖南跑到广东学运营,窝在出租屋盯屏幕、找新款,初期单量起起伏伏,直到把重心全放在拼多多才迎来转机——这里保证金低,小二反馈快,对新手太友好。

比龚琦小一岁的张永,大二就揣着2000元现金坐绿皮火车去了义乌。在这座"创业之城"转了几天,他摸出个门道:"想降成本得冲量,拼多多最适合造爆款。"他设计的向日葵发卡,上架第四天就一小时卖100多单,为了接得住流量,他让工厂次日出货,从生产到发货控制在半小时内,主打一个"快"。

十年前的蒋磊则更早踩准节奏。刚上大学时靠网销虚拟服务赚了第一桶金,毕业后卖起家电。朋友一句"拼多多上一天卖两万件挡风被"的闲聊,让他注意到这个平台。"开店流程简单,大学生自己摸索就能搞定,但想卖得好,得有真本事——产品得有差异化,供应链能力得硬。"如今他的订单已辐射湖南多个乡村工厂,稳定养活不少工人。

平台扶一把,生意跑起来。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离不开平台的助力。今年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补贴供需两侧,龚琦最近推新品就享受到了福利:每卖一件平台补50%,3天就起量,比以往快一倍。张永参加秒杀活动后,进店用户涨了5倍,还带动了其他商品销售。

他们也摸出了和平台打交道的规律:龚琦靠母亲节大促推珍珠项链,单量涨3倍,他总结"商品质量和店铺评分是前提,还得有差异化";张永认为"质价比要够好,多参与活动,不懂就问小二";蒋磊则靠着平台持续的流量支持,年销量保持30%-50%的增长。

供应链更是关键。龚琦先借合伙人亲戚的工厂起步,站稳后再拓品找新合作方;张永扎根义乌,靠稳定供应链压低成本;蒋磊要么自家开厂,要么深度合作工厂,"这样才能保障品质和成本,接得住爆单"。

不止自己赚钱,还带着更多人往前跑。创业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长,还有责任。龚琦现在有近10名员工,合作3家工厂,撑起四五十人的生计,"被喊龚总有时会紧张,压力大了,但不想过平淡日子";张永计划明年毕业时开10家店,"到时候能帮同学解决就业";蒋磊的公司已有180名员工,多数是95后、00后毕业生,合作的乡村工厂里,连留守老人都能靠订单赚份收入。

面对想入行的学弟学妹,张永说得实在:"拼多多适合年轻人试错,时间自由能兼顾学业,但创业九死一生,得做好调研,别盲目跟风。"从普通学生到电商CEO,他们的故事证明:没有名校光环也能闯天地,抓住机会、踏实做事,普通人也能在时代浪潮里,为自己造一艘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逐浪电商:在拼多多闯出自己的天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