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商创业

电商税来了,连夜整理了电商平台和商家存在的税务风险点

 

一、平台企业的核心合规风险

信息报送责任风险

范围扩大:平台需报送 8类经营主体(含直播、灵活用工、小程序服务商等),未及时报送或漏报将面临处罚(如公告第五条)。

身份信息精确性:需区分已登记/未登记经营者,提供唯一标识码、证件号等。

境外平台责任:无境内主体的境外平台需指定代理人,否则可能丧失在华经营资格。

收入确认争议风险

收入总额定义:包含全部价款+增值税,且不扣除平台佣金、补贴(如促销补贴)。若平台仍按净额申报,将导致少缴税。

虚拟货币折算:虚拟礼物等非货币收入需按当日平台规则折算人民币,操作不当易引发收入确认争议。

退款处理:退款仅抵减当季收入,跨季退款需调整申报,可能增加税务核算复杂度。

直播行业专项风险

关联关系穿透:MCN机构需填报《主播关联关系表》,若隐瞒分佣模式(如私账支付主播),将触发偷税嫌疑。

合作方连带责任:商家向主播或合作方付款需单独报送,私账转账、现金分成可能被稽查。

二、平台内经营者(商家/主播)的税务风险

无证经营暴露风险

未办理执照的经营者(如个人网店、兼职主播)身份信息将被直接报送税务局,此前未申报收入可能被追溯补税+滞纳金。

收入透明化稽查风险

交易全链路留痕:订单量、退款金额、收入净额等数据由平台同步税务,刷单、虚报退款等行为将暴露。

跨境交易监控:境外卖家向中国销售服务(如软件、咨询),单客户季超5000元即需申报,逃避代扣代缴义务将受罚。

成本费用扣除争议

平台佣金、服务费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但企业需凭发票列支成本。若平台未开票或发票不合规,可能导致成本无法税前扣除。

三、系统性风险与处罚后果

信用惩戒与社会公示

年度内2次未合规报送,企业名称将被税务局公示(第五条),导致商誉受损、融资受阻。

纳入纳税信用评价,D级企业将面临发票限量、出口退税受限等惩戒。

数据稽查联动风险

税务机关可调取第三方支付流水、物流信息(第四条),与平台报送数据交叉比对,资金流水与申报收入不符将直接触发稽查。

直播商家私用个人账户收款、跨境平台隐匿境内代理人等行为难逃监管。

追溯处罚与法律后果

未按规定报送者按《税收征管法》处最高50万元罚款;偷税行为将追缴税款+0.5-5倍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

应对建议:规避风险的实操策略

平台企业

建立自动化报送系统(如直连接口),确保信息实时更新;

修订用户协议,要求经营者授权涉税信息共享;

开展历史数据自查,2025年10月底前完成首次合规报送。

商家/主播

限期完成市场主体登记(个人店转企业/个体户);

规范交易结算,杜绝私账收款、现金交易;

保留佣金、物流等合规发票,确保成本可抵扣。

跨境业务主体

境外平台需在2025年7月30日前指定境内代理人并备案;

梳理境内客户交易,对单客户季超5000元收入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关键时间节点

2025年7月30日前:已运营平台需完成基本信息补报;

2025年10月31日前:首次报送全部经营者身份及收入信息。

逾期未报将直接触发处罚程序,建议企业提前部署合规流程。

《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的公告》政策标志着电商税务监管从“以票控税”转向“以数治税”,全链条数据透明化将彻底改变行业生态,及早合规转型是规避风险的唯一路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商税来了,连夜整理了电商平台和商家存在的税务风险点,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