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加盟创业

河南首富,一步步走来

 

“做生意就像找伴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解。”

2017年,一位创业者向蜜雪冰城联合创始人张红甫请教:自己创业一年开了十来家店,怎样才能做到千店规模?张红甫回应道:“你已经很幸运了,我们前10年才开了1家店,用17年才突破1000家。所有成就都是在磕磕绊绊中熬出来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这份积累在2024年底迎来爆发——蜜雪冰城创立27年后,全球门店数突破4.6万家,超过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行业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

2元的甜筒、4元的柠檬水、6元的鲜橙饮品……网友曾打趣称蜜雪冰城是“平价饮品天花板”,张红甫则笑称自己和哥哥张红超是“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创业者”。正是这对脚踏实地的兄弟,凭借数万家门店铺就的“亲民路线”,一步步迈向财富高峰。

2025年6月底,《新财富》杂志发布“500创富榜”,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登顶河南首富,在全国榜单中位列第16位。

“我哪有资格挑剔蜜雪冰城”

回望2025年上半年,张红超兄弟与蜜雪冰城的经历堪称一波三折。

3月3日,港交所上市仪式上,8个品牌玩偶伴随着洗脑神曲《蜜雪冰城甜蜜蜜》舞动,完成了这场被网友称为“港交所最萌敲锣礼”的上市活动。当日,蜜雪冰城股价一路攀升,收盘时涨幅达43%,总市值达1093.5亿港元(1港元约合0.91元人民币)。“5元柠檬水引爆港股”的话题接连数日占据互联网热搜。

然而,上市仅10天,3月14日湖北经视的“3·15特别报道”便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门店使用隔夜柠檬片的问题,涉事门店随即被立案调查。

事件引发舆论热议,观点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质疑其卫生管理,另一部分则力挺品牌:“4块钱能喝到真柠檬就不错了”“蜜雪冰城都不嫌弃我预算有限,我凭啥挑它毛病”。颇具戏剧性的是,事件曝光次日,蜜雪冰城股价反而上涨3%,其“低价”标签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类似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2021年,中国质量新闻网曾曝光蜜雪冰城个别门店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使用隔夜原料等问题,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品牌方随后回应称已对涉事门店进行停业整顿,而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理解:“价格这么低,还能要求更多吗?”低价似乎成了蜜雪冰城的“大众好感滤镜”,使其路人缘始终稳固。

低价是蜜雪冰城最鲜明的特色,4元柠檬水让消费者直呼“性价比绝了”,其价目表中超过10元的产品仅有一款,在饮品市场中实属罕见。再加上2021年B站发布的洗脑主题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简单魔性的旋律助推品牌快速破圈。如今,蜜雪冰城全网账号粉丝量超千万,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00亿次,成为国民级消费品牌。

“做生意如同过日子”

低价基因深深植根于蜜雪冰城的发展历程中,这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

1997年,张红超拿着奶奶给的3000元启动资金,在郑州燕庄城中村开了一家名为“寒流刨冰”的小店。当时尚未加入创业团队的张红甫,亲眼见证了哥哥的艰辛:“顾客在门口点单,他在里面制作,用玻璃杯装好后送到树荫下的桌子上。一整天忙得汗流浃背,头顶的风扇吹干了汗水,到晚上回家洗澡时,上半身全是盐渍,T恤硬得像块板。”

创业第一年,因拆迁、修路等因素,“寒流刨冰”最终关闭。之后,张红超曾到合肥卖冰糖葫芦,1999年重返郑州,盘下一间60多平方米的店面,用800元购置的二手冰柜和自制刨冰机,重新做起冷饮生意。

因店内雪花冰“甜蜜如雪”的口感,且冰品多达上百种,店铺得名“蜜雪冰城”。张红超至今保留着这家店的照片,当时招牌上的“密”字写错了,由于改字要多花200元,为省钱便没修改。

2003年,历经多次闭店、搬迁后,“蜜雪冰城家常菜馆”在一所学校旁的废弃大院重新开业,主打低价:1元的刨冰、2.5元的扬州炒饭、3元的汉堡……亲民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学生和周边居民,小店常常座无虚席。

随着家常菜馆生意渐火,张红超在店门口增设摊位卖冰淇淋,逐渐回归冷饮主业。2007年,蜜雪冰城开始扩张,张红甫加入创业团队,开出第一家加盟店。

张红甫曾提到,哥哥上学时数学成绩优异,就读于财经类院校,“很会算账”。“他的计算不是想着怎么从顾客口袋多赚钱,而是琢磨自己如何把低价做到极致。”

当时市场上一款“火炬”蛋筒冰淇淋售价十几元仍畅销,张红超从中看到商机。他上网查询配方,采购原料反复调试,最终推出1元蛋筒冰淇淋,凭借高性价比打开市场。

此后,低价策略贯穿品牌发展。为突破冰淇淋的季节性限制,张红甫调配出1元的“卡布奇诺咖啡”,同样大获成功,他将其总结为“让消费者觉得值回票价”。

创业过程中,兄弟俩并非没尝试过高端产品,但都以失败告终。张红甫在日记中反思:“做生意就像过日子,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咱不是走高端路线的料,就踏实做亲民产品,不必羡慕别人。”

成也低价,困也低价

蜜雪冰城的走红,让其商业模式备受关注。市场上主打低价的品牌不少,却唯独蜜雪冰城做到了规模领先。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蜜雪冰城的成功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通过全球采购与自产基地联动,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成效显著,凭借精细化策略和高效单店运营,实现门店快速扩张与市场份额提升。此外,在反向消费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其价格优势恰好契合市场需求。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蜜雪冰城的发展既得益于低价,也受限于低价。

2024年,蜜雪冰城推出“1元冰杯”,相比市场上4-6元的同类产品堪称“价格杀手”,但随后因消费者反映“根本抢不到”,被质疑用噱头博流量。

同时,品牌数年间经历多次小幅涨价:2023年,蜜桃四季春、咖啡系列等多款产品涨价1元;2024年,广州多家门店公告“饮品(含冰淇淋)售价加1元”。尽管涨幅不大,但因原价低,涨幅比例显得较高,每次涨价都触动消费者神经,也引发外界对其低价路线可持续性的质疑。

江瀚认为,蜜雪冰城的低价策略正面临风险与挑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对手纷纷加入价格战,容易导致成本失控,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产品质量问题也被认为与低成本、高速扩张相关。张红甫早在2016年就发现部分门店存在管理混乱问题,如缺斤短两、使用不新鲜柠檬等,他当时意识到“一味追求速度会忽视品质”。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停下来整顿,不能为了增长而增长,要做好运营让其良性发展。”张红甫虽已意识到扩张过快的问题,但面对蜜雪冰城的庞大体量,真正落实整改并非易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首富,一步步走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