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蒙山之巅
(一)
我相信每一个临沂人都有蒙山情结,都想爬到蒙山之顶,但多少人不能如愿或很难如愿!即便是喜欢爬山、爬过无数次蒙山的我,至今也是第一次!
登临蒙山之巅,是我多年来的心愿,但一直没有成行。
任何事都需要机缘的成熟,否则近在咫尺也难以实现。
对于一些登山爱好者,爬山或者是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对我却更是一种深深的蒙山情结。我爱爬山,更爱爬蒙山,蒙山是我的精神寄托,是我的心情表达,甚至四处碰壁无路可走时,蒙山也是最佳的选择。生活中多少次苦也好乐也罢,放情也好纵情也罢,我都会走到蒙山深处,寻胜、觅幽、搜险、探奇,激发斗志,激扬情思。有时候听一方山泉,享受一片静谧;有时候登临一块巨石,效仿遗世而独立,将胸中之块垒与大山融为一体,将豪气与山风相激荡,便觉飘飘若仙。
蒙山之美千奇百怪,风情万种,风华绝代,让你乐在其中。每一个山头足以令我心旷神怡,激起我无限的向往;任何一个山鸣谷应都足以让你流连忘返放飞自我。
到处都是风景这边独好,又何必龟蒙之顶蒙山之巅?
所以尽管蒙山之巅是我的向往,我却从来不轻易也不刻意登临。要么是一种殊胜的机缘,要么是一种特别的成绩,起码也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有资格与一些美好的事物邂逅!我甚至觉得一事无成,没有资格登临顶峰。
因此把登临蒙山之巅当作一个长久的盼望。
今天,这种美好有备而来,更多了份期待!
(二)
山水优化了我们的情思,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山水是人与自然、生活与命运的调节,望山、看山、观山、听山都具有不同的格调和境界,更多的是愉悦和遐思!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尤其近年来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不堪重负,没有足够的闲情逸致、没有一定的实力和条件,蒙山不是你说爬就爬想爬就爬的,也并不是你想爬就爬到山顶,更遑论蒙山顶峰。
感谢临沂市作协组织的这次机缘,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激动和兴奋,并格外珍惜!
近年来,我参加了大量兰山区作协和临沂市作协组织的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学采风及征文大赛等各项活动吸引了人气,凝聚了人脉,扩大了文学品牌影响力,使临沂的文学事业风生水起。每次活动响者云集,这次也不例外,大家就像抢门票一样,格外热闹。
这次临沂市作协组织的蒙山采风,六十六名骨干作家满怀着炽热的情感和非凡的情思,队伍与情景让我想起兰亭序其现代化元素!
我这次挤进队伍得之于兰山区文联张正直主席和张钦雪副主席的力荐。由于名额有限,及至我看到信息向兰山区作协孙艳梅主席报名时人数已满。为了让我挤上这趟末班列车,张正直主席亲自给临沂市作协张岚主席打电话。机会来之不易,尽管更多的是怕添负担,总有一种加塞和突兀,以及多余者的感觉,还是盛情难却格外珍惜。同时感谢之余也多了一份忐忑,因为我知道我写不出像张正直主席一样所写的武夷山游记。二十余年前,他弱冠之年,才华横溢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杰作《万古丹山第一峰》,惊叹了武夷山征文主办方,获全国一等奖。说句实在话,至今我也很少读到能像这篇游记那么有力打动我和感染我的游记。我知道他这次力荐,实际上期待着我和更多的作者写出更好的游记,好为中国的大好山河增光添彩,为我们的中国梦一壮行色。
不仅才情所限,更少了一份少年的豪气、士气和意气!
(三)
火热夏季,相约蒙山,绿水青山,大美沂蒙……
2024年8月3日,天朗气清,这是一个绝佳的登山日子。感谢赵西忠老师不辞辛苦一路接着李琳、殷朝芹、王星明三位老师及我,扯开文学的话题一路谈笑风生。
龟蒙景区有开阔的山门,大型停车场和大型广场,气势和气派与蒙山第一高相互辉映。
进去山门不远,“蒙山胜景”正上演着杜甫李白的“我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杜戏情景的演绎与模拟,给我们的登临蒙山启幕并伴随到山顶!
观光车直达千米山顶,减去了十一公里的劳顿。陡峭狭窄的山路令人惊心动魄,尤其会车时,两车交错,会令人心卡在嗓子眼,没有很好的驾驭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恐怕难负重任。这个季节,烈日当空,连空气都火辣辣的,真正爬山的并不多,路上偶尔遇到几个。
途径读景壁,景多一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景”字多一个点,意味着景色更多,也更胜一筹。可是这更多的景,我们往往无暇领略。
人生,注定错过无数风景。爬山也是这样,尤其对我们匆匆的行程来说。
路上,来不及驻足,那些错过的风景,比如燕窝峰的松,比如群龟探海,皆一闪而过。上山时,给我们导航的唐丽老师把燕窝峰上的迎客松指给我们看,有的看到了,有的没有看到,不觉引以为憾。
一路,你会错过多少风景如画?一生,你会与多少美好擦肩而过?
一路走马观花,所以不能有更多的抒情,也不能有更多的留恋。
下山时,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拼命的搜索寻找,终于看到山头悬崖峭壁间挺立的松树,影子楚楚可爱,直到看不见。
……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大好河山总是激起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四)
以圣贤之心观山,以仙佛之道观天下!
山重水复,并不都是诗情画意!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寄托和理想。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爬山的心情和你的境遇有关,和你的生活状态有关,乘兴尽兴都不由自主!要真正放归大自然融入山水之间,尽情的释放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我爬山是不遗余力的,会一直爬到有气无力。然而,近年来即便走进大山,也走不出尘世物欲的羁绊,走不出心地厚厚的红尘,很少达到尽兴而归的层次和境界,更很难放飞自己复返自然!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尽管这次采风之行堪称文化之旅,这句话还是不由自主的浮上心头。作为虽然称不上文人却长期依文为生的人,多年来拼尽全力依然风雨飘摇,难以安身立命,多少梦想遥遥无期,一次次的失意落魄给我的人生镀上一层层灰色!
岁月蹉跎,危机感如影随形。已经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放和洒脱,只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压抑,以及“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毫无建树的叹息。
那个想当年壮志凌云一度仰望星光的少年,那个追梦的少年只能看水是水看山是山了。
(五)
第一次坐观光车爬这么高的山,一面提心吊胆的享受着观光的乐趣!
一路林树茂密,车停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停车场,模拟情景继续上演着圣贤对话!
“同岁月共守,同圣人一梦,同山水共情,同龟蒙齐天!”一旁悬挂的条幅赋予蒙山更多的人文色彩!
一路走马观花直奔主题,我登上了蒙山最高峰,尽管是乘车!
第一次会当凌绝顶,我没有过多的愉悦,也没有更多的抒情,只有一份感慨,甚至有一丝丝愧疚和憾意。我不知道这一丝憾意有一天是不是会得到弥补!
站在孔子登蒙山而小鲁处,遥想孔子当年,当时以何种心情登临蒙山之巅的呢? 是否也像我一样想过把蒙山当做神憩之地和修身之所?或者在一番痛定思痛后拾起重振旗鼓重振山河的勇气和信心,继续实现理想世界的追逐和奔波?想当年满怀青云之志,风尘仆仆周游列国,绝粮于蔡,穷途末路,报国无门,累累若丧家之犬,有一天不顾鞍马劳顿,汗流浃背,手脚并用甚至手上拿着根拐杖,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走到此处,看天地茫茫人生风云多变,是否也像感叹沂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对蒙山发出“青山不老人易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喟?
也许对他来说鲁国不够大,蒙山也不够高,然而他别无去处,别无选择。世界之大,没有容身之地;山高水长,缺乏安命之所?只好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授业了,多少大展宏图的抱负只好“龙吟涧底,剑在匣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使命难酬,但天命难违,孔子他老人家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姿势成为思想界伟大的战士和斗士,以精神之光照亮历史的天空。我们没有理由不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没有理由不拼搏进取奋斗不止。
对人生终极目标普世价值观的追求,思想质的飞跃和改变,千古之下,孔子、李杜的圣贤元素、诗人情结,已经汇入历史的大美,成为时代价值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或者无路可走,有的只是不够坚强不够努力,不够从容不够豁达。放大格局放宽眼界,从个人得失走出来,多亲近山水自然、多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以小我成就大我,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本色和底色。
(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美不言路自极天。
通往青天之高白云之远的路一定在山上!
昔日蒙山,绵延数百里,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玉皇顶、望海楼、王禅洞……一定隐藏着神仙,我不止一次的浮想联翩,虔诚膜拜。
仙踪可觅,文脉传承,蒙山脚下更因诞生了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闵子骞等灿若群星的先圣先贤、名人将相而增加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
天下名山,长在险远。当年人迹罕至,非坚韧不拔者不能至的蒙山之巅、只有高人隐士才能达到的奇瑰之境,今天每个人轻易就可登临,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索道、玻璃栈道,游览车,组成蒙山特有的天路、云路和山路,科学的开发让山高水远变为咫尺天涯。过去令人仰望的境界和高度,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休闲方式。对已经躺平和躺赢的人来说,轻易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对背负了许多人生重担的人来说,需要忍耐太多的生活之苦、之累、之痛,很难轻装上阵。
过去,很多地方没有风景,或者缺乏风景,现在步步是景。小景点大舞台,没有风景也要造出风景,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相结合,开发利用的淋漓尽致。当然,我们对风景之美的眼光也越来越审慎和挑剔!甚至有的风景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
登临蒙山,我们更应该寻找蒙山之魂,与天地自然同法则,与时代精神同步,与祖国命运相连,岂能狗苟蝇营而失本色大义?我总是想到多少无名英雄无名烈士才能成就沂蒙精神的高度?多少天地自然的法则宇宙力量才成就大美蒙山的绝代风华!
今天我们何其有幸,又何必患得患失,在乎一己的得失计较一时的命运呢!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以更新的视野、更广阔的视角、更多元的思维,不断洗礼突破和创新!
名缰利锁,浮光掠影。我们只是蒙山一草一木,哪怕生在山下长在岩峰又何妨?
(七)
执子之手,吾谁与归?
这次蒙山采风之行,临沂市文联副主席于泳,著名作家杨文学,临沂市公安局蒙山分局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刘金辉,临沂市作协主席张岚,沂南作协主席高军,临沂诗词创作委员会主任刘存玲,临沂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席刘慎平,沂河新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薛理莉,兰山公安分局政工室宣传科指导员马庆珍,平邑作协主席姜晓彬,蒙阴作协主席尚红云,兰陵县作协常务主席朱虹等有关领导和名家大咖的出席参加为活动增光添彩。
下午在云蒙景区的一场“沂蒙文学大讲堂公益讲座”打动了我。
“以文化赋能铸魂,让历史底蕴深厚的巍巍蒙山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临沂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泳在讲话中指出此行的主题,“以文学的视角,讲好蒙山沂水人与自然和谐的动人故事,助推沂蒙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著名作家杨文学老师以“散文的尴尬和突围”为题,从莫泊桑、莫言等中外名家结合自己多年前的作品《鹅殇》讲解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心得,使“乡愁”可雕可镂;沂南作协主席高军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谈到一些投稿实际问题,对我们面临的文化命运进行了浅尝辄止的解析,使我们正确的理解与面对今天我们的文学和生活。
《鹅殇》里母亲有八个孩子,八个孩子都有孝心,也是尽心的,但母亲却认鹅为“小三”,给母亲带来快乐最多并陪伴母亲最多的,是“-小三”这只鹅。作者感慨的说:如果母亲把这只鹅当做自己的“孩子”,论资排辈的话,应该喊“小九”才对呀,为什么称呼为“小三”呢?无疑母亲是寂寞的,她知道儿女生存的不易、奔波的辛苦,各自在外面忙忙碌碌,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之下自顾不暇,因此以“小三”这只鹅代替着更多的亲情友情真情。
母亲的写照,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写照。在这个商业价值利益关系大于一切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边缘化,我们做到的还不如“小三”这只鹅?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对人生指指点点?
读过《鹅殇》,我相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有种负罪的心情,因为我们亏欠的太多了。谁不是亏欠父母、亏欠祖国、亏欠社会?多少人仅仅为自己有机会多贪多占而沾沾自喜,甚至为了争名夺利不惜铤而走险?失去人性也失去人味,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散文的尴尬与突围”这个沉甸甸的主题,是不是也是我们家国情怀的尴尬和突围?个人与各种社会关系的尴尬与突围?
这场讲座打动了我,这只鹅感动了我,让我结着厚厚老茧的心灵变的柔软。《鹅殇》写于十多年前,入选多种文集和课本,但我今天才有缘拜读。这只鹅满载着我们回不去的纯真和乡愁。
不管文学还是生活,都要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多一份善,就多一份真,多一份美。
(八)
蒙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色之美举世闻名,生态保护之好出乎意料。
在云峰山海拔九百米以上的雨王庙,乔仝井常年不涸,生长着在别处不能成活的江北第一杉,特殊的地理环境、水土与气候使它在这里郁郁葱葱,悠哉悠哉。几步之遥是千年的何首乌,他们是这里的山野隐士,经常在夜静无人时对话,餐风饮露,笑迎朝霞。
正如兰山区文联主席张正直在《万古丹山第一峰》中所写:“回望山峰四周那些熙熙者为名、攘攘者为利的游人,他们中也许有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庙堂之器,也许有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碌碌庸人;也许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旷世才子,也许有提笼架鸟、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也许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谦谦君子,也许有上屋抽梯、落井下石的无良宵小;也许有白头相守、忠贞不渝的痴情女,也许有朝秦暮楚、始乱终弃的薄情郎……我不知道他们站在群峰至尊的主峰上,是否已忘却官场上的争斗、商场上的算计、情场上的博弈、赌场上的厮杀,抛却尘世中的万千烦恼,将自己的身心真正融入了武夷山的山石草木绿水中。人与自然的永恒和谐,才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著名的养生圣地,在这棵江北第一杉上得到最佳的实证、体证和验证。让你感到世界地质公园名不虚传,养生圣地实至名归。
我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含人与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关系的和谐。
(九)
感受蒙山的秀美,领略蒙山的壮美,游览蒙山的大美。这次登临蒙山山顶,文友们在分享自己会当凌绝顶的喜悦,我独心有戚戚焉,唯恐一丝一毫对蒙山的亵渎与不敬。与他们的快乐不同,我是另有一种寻根文化和朝圣之旅的心情和期待。
登临蒙山之巅,我怀着无限虔诚!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理想,隐居和修行。
远看青山如黛,白云缭绕,分外妖娆。蒙山寿星壁立千仞,九龙潭蔚为大观,蒙山天池金鳞戏水……,蒙山的美像一颗颗明珠,过去或许互不关联,现在一条主线:人与自然的文明和谐建设,四大景区:龟蒙景区、云蒙景区、彩蒙景区、天蒙景区,贯穿几乎所有有名的景点,景点成经典,组成了蒙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无限大美和无限壮观!
蒙山之巅可以给你最美的感觉,却未必是最美的景色。正如所有的高峰并不一定是最美的地方,更不一定拥有代表性的风景,但却是最佳标志!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只有顶峰,其余一切的风景都是陪衬。
登临云蒙山顶,寻找蒙山最美的视角,或巍峨高耸无限壮美,或亭亭玉立无比秀美。前方小云峰、大云峰如两道壁立千仞的屏障,令人想入非非,恨不展翅高飞。
……日登二峰龟蒙之巅、云蒙之顶,便荡胸生层云,至于天蒙彩蒙只能未来可期了!
我想:一座大厦需要垫脚石,一座大山更是,有时候就让自己当时代的垫脚石吧,只要不失去不输掉那份高度气度和硬度!
登高望远,不做山的顶峰,也要做自我生命的顶峰!
(十)
爱上最美的蒙山,发现最美的蒙山,让蒙山成为最美的名片。
游过龟蒙顶,接着驱车去蒙阴云蒙景区。本来翻过大洼的山路即可抵达,奈何旅游旺季,著名写生景点大洼到处是车,到处堵车,只好改变路线,途径上冶大田庄时,我问美丽的导游唐老师,蒙山有多少个山峰?她笑而不答!
蒙山有多少个山峰呢?我相信每一个山峰都有特色有故事,都值得去写!
蒙山是我们沂蒙人心目中的圣山和神山,自古以来,写蒙山的文章诗歌数不胜数!今天我相信大家都怀着这种期待,不仅写出眼中最美的蒙山、心中最美的蒙山,也要参与建设最美的蒙山。
我没有李白的浪漫更没有孔子的境界,只有一份对家乡蒙山沂水无限的热爱和眷恋!
掬一捧蒙山水静心励志神清气爽,采一缕蒙山云宠辱皆忘神思飞扬……
我想以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方式,为蒙山代言;以一种普天同庆万象更新的方式,登临蒙山之巅,书写初心和赤诚!
我甚至幻想着有一天以蒙山沂水为圆心,天南地北都围着蒙山欢呼、呐喊、歌唱,幻想着我们为自己加冕、封禅,从沂水之滨到蒙山之巅,共庆国泰民安万家团圆!
高明贤2024年8月9号于临沂
作者简介:
高明贤,媒体记者、专栏作家、多家网络报刊艺术栏目负责人及执行主编。自幼酷爱文学,不断以诗歌磨砺和净化自己。在各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及书画评论等数百篇,诗文多次获奖。著有诗集《远方之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临蒙山之巅——高明贤散文推荐赏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