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易抚人心,但背后的餐饮行业却没有看上去那般“美丽”。
行业统计,餐饮门店的平均生命周期是三年。能否打造持久的生命力和行业竞争力,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可,成为很多餐饮品牌能否闯过“三年”大考的关键。这其中要做对什么?那些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餐饮品牌的“生意经”里,或许藏着一些答案。
“我们始终关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但拥抱数字化让我们发现,数字化不但解决了消费者需求,也解决了组织内部的需求。”肯德基总经理汪涛把“消费者需求”视为企业一切行为的起点,也是构建数字化的圆心。他分享了肯德基中国(以下统称肯德基),在近9300家肯德基门店布局数字化,服务好近4亿会员,向10000家门店迈进,背后的“功课”。
肯德基总经理 汪涛
近4亿会员“养成”的背后
据百胜中国第一季度最新财报数据,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肯德基会员规模超过3.95亿人;2023年第一季度会员销售额约占系统销售额的63%。
服务好近4亿会员,并保持会员体系的正常运转,考验着品牌的数字化功力。梳理肯德基的数字化进程我们发现,“触达-服务-陪伴”是肯德基做好会员服务的关键路径。
首先,围绕消费者建设数字化触点。“消费者在哪,我们就在哪”的逻辑下,很多品牌着力打造更多数字化触点。但汪涛认为,这一行为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2007年,为迎合消费者电话下单需求,肯德基上线了肯德基宅急送。2010年,为解决外卖需求,肯德基推出自有外卖平台。2016年,移动支付逐步成熟,此时的“肯德基超级APP”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肯德基手机自助点餐服务,让消费者可在线上点餐店内取餐,点餐效率和消费者体验不断提升。
同年,肯德基上线会员系统,借助肯德基超级APP和微信小程序,吸引用户在点餐后留存为品牌的长期会员。一改过去消费者离店即可能“断联”的情况,门店经理通过在社群定期发放福利、发起活动、优惠券等,不断与消费者保持着互动。
2021年,肯德基还联合腾讯智慧零售发起“千镇计划”,通过微信社群拉新建立餐厅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进一步推动更多一二线之外城市的餐厅,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连接。同时,通过与腾讯智慧零售合作,肯德基微信社群的现有入群流程,也从直接扫码入群,转变为加店长成为企微好友后入群,更有利于门店后续的多触点持续触达以及精细化运营。
2023年第一季度,肯德基的数字订单(包括外卖订单、手机下单及自助点餐机订单)的收入占比达到了约89%。汪涛介绍,目前肯德基的数字化门店,包含了微信小程序、肯德基APP以及三方平台。未来将继续以APP为核心,将小程序、社群、直播等在内的触达渠道进行串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触达消费者,并依托社群与消费者保持更紧密的互动和沟通,强化与品牌的连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顾客体验。
其次,用好数据和技术优化体验。会员体系带来增长的同时,也为品牌提供大量消费者行为数据。深度的数据分析,不仅让品牌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提高用户粘性,也为新的增长蓄能。
汪涛介绍,他们把近4亿会员按照“新会员,留存会员,付费会员,沉睡会员”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分层,然后采取对应的唤醒、激活、提频等策略,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内容与服务。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优化顾客体验也是肯德基的特色。从肯德基无人甜品站、智能无人餐车再到引入AI智能物流系统提升送餐准点率等;充分利用AI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触达和个性化的体验,“智能”让会员与品牌产生更深连接。
最后,也最关键的是做好长期“陪伴”。“可能消费者晚上想吃个宵夜,或者是上班的地铁上在微信小程序、肯德基APP下单支付,到店取餐;只要消费者需要,高效便利的服务就能在身边,这是品牌给予消费者的一种陪伴。”汪涛解释说。
他发现,这几年“消费升级”更多被“消费平替”替代。很多消费餐饮行业品牌,已经开始在“性价比”上打造竞争力。不仅是价格上的性价比,也包括利用数字化工具更高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能力。“让消费者在地理位置上便利、触手可及;在价格和服务效率上更有性价比,是肯德基陪伴消费者的长期策略。”汪涛称。
在他看来,一度被营销圈视为现象级事件的“疯四”文学,和肯德基长期以来在社群以及有消费者的场景里“陪伴式”造梗、接梗,同时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是分不开的。活动参与门槛低且解压,品牌坚持陪伴,最终为肯德基带来了看得见的生意。“周四去门店看看就知道了。”汪涛笑着说。
硬核组织蜕变的背后
正如“近4亿会员的养成”非一日之功,组织内部从前线门店,到专职数字经营团队,再到管理层,也经历了一个向数字化蜕变,被数字化“赋能”的过程。
让一线门店更“简单”。在百胜中国供职25年,成长于一线的汪涛对过去传统门店的工作“如数家珍”。感触较深的是“父母”时代就流行的“拿着小本子盘货”的操作消失了。
“20年前一个门店的管理人员起码要有七八位甚至十几位。”汪涛介绍,月底盘货、估算进货量、预估特殊天气的销售额,再到门店员工排班,复杂且“容易焦虑”是餐饮行业一线员工的常态。现在三、四位管理人员就能胜任一家门店的管理。日常的订货、盘点、排班等行政工作均已实现自动化和线上化,有效避免了传统的人工管理误差。如今,楼面值班经理靠一只数字手表,就能及时了解楼面现场的数据信息,并能根据销售变化快速协调资源,提升管理效能。
门店提效,受益的当然是消费者。直观的例子就是,之前肯德基门店里,收银员忙碌着为顾客一一点餐,有时遇到门店开业或促销节点,排队点餐的队伍甚至会穿出大门排到街上。如今,顾客可以坐在座位上,打开APP、小程序可以慢慢看、轻松点,门店的出餐速度也更快。
“当门店的员工们理解、体会到数字化的好处、优势,我们才能打破组织的壁垒,更好的推行更精细的数字化。”汪涛说。
让管理能力“升级”。数字化对门店的运营提效是全方面的,无论是优化行政工作、楼面管理效率,还是提升点餐、出餐、配送效率等,再到全行业加速布局数字化,现在很难想象出品牌的一个步骤或者一个动作跟数字化无关。在肯德基内部,数字化也被定义为品牌的护城河。
与此“对齐”的是组织结构的能力标准的改变。无疑,具备更专业数字化能力的经营团队,是服务好消费者,推进品牌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汪涛介绍,早在2015年起,肯德基就开始搭建专职的数字经营团队,牵头负责品牌的数字化门店及数字经营管理,并与营运团队、营销团队等跨部门协同,落地数字化建设。目前,从总部到餐厅的团队都在持续向全域数字经营理念升级。
为了培养更多数字经营人才,提升餐厅门店的数字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公司也会定期举办直播训练,业务讲座以及市场端的业务交流活动;甚至会将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制作成动漫动画短视频等教学课程,推送给各职级营运伙伴学习、提升。
让“烟火气”继续在门店延伸
数字化提速的同时,肯德基也在不断加大线下门店的拓展。
据百胜中国最新的财报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肯德基门店总数已达9239家,相比三年前,门店总数增加超过40%。向10000家门店挺进,并不会太远。
汪涛解释,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品牌和消费者的“交付”在门店完成的概率依然很高。“到店吃饭”是消费习惯,门店的价值不能忽视。更重要的是,对餐饮行业而言,门店也是消费者与品牌产生深度联结的起点。消费者从餐厅被引导进入企微社群、微信小程序、APP,并留存成为餐厅的长期熟客,也真真切切为门店带来了生意。有些社区门店,更是通过微信社群,和消费者处成了“好邻居”。消费者通过微信社群和门店工作人员预约一场生日餐会、好友聚餐,某种意义上看,门店成为一种“温暖”的连接。
因此,汪涛判断,未来餐饮连锁行业的门店,甚至会变得更密集,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的品质。
用好数字化能力让消费者满意,让组织内部提效,同时守好线下门店阵地深度连接线上,大牌连锁餐饮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增长打法,或许能看到一些餐饮零售业数字化的现在和未来。
但汪涛提到,数字化也有“到不了的地方”。比如,企业面向门店消费者,由员工提供的带有“人情味”的服务和关怀,情绪价值的满足依然还是“人”起着更大作用。此外,餐饮行业每一款食物天然自带的“烟火气”,是数字化和机器替代不了的灵魂。
全域数字新商业
近些年,中国的零售行业的增长逻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更多企业开始关注经营效率而不仅仅是销售额,比起不断拓展经销渠道覆盖大众客盘,企业更关注如何自主经营深耕消费者关系。而这其中,全面的数字化是推动变化发生的关键。数字化重塑了现代商业,也带来了未来的确定性。企业是零售行业数字化进程中最佳的观察样本,我们推出“全域数字新商业”专栏,对话企业与行业观察者,沉淀方法、总结经验,希望帮助更多零售企业在数字化大潮中发掘新机遇,收获新增长。麻震敏 | 采访 朱冬 | 文
麻震敏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
朱冬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高级策划经理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肯德基: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件事,是要点“智”慧傍身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