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杜甫的经典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七六七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演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生活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在这种极端困窘的情况下,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作。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开篇描绘了一幅夔州秋日的江边图景,天高风急,猿猴的叫声显得格外凄厉悲哀。江水清澈,沙洲洁白,鸟在风中盘旋飞舞。这两句通过对六种景物的描写,如风、天、猿、渚、沙、鸟,每种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写出了夔州三峡秋季的典型特征,有大笔写意之感,传达出秋的神韵。同时“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悲凉的气氛。
领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天空,无边无际的树木在秋风中落叶萧萧而下,俯视江水,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滚滚而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壮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这两句诗意境雄浑高远,沉郁悲凉,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相融合,隐喻着诗人落魄的人生之秋,是诗人对自己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深沉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写景转入抒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万里”从空间上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无定的羁旅之愁。“悲秋”则点明了季节和诗人的心境,秋天本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悲伤情绪,而诗人在这萧瑟的秋季更是倍感凄凉。常做客强调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羁旅生活的常态。“百年”指一生,此处专指暮年,突出了诗人年老体弱的现状。“多病”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身体的不佳。“独登台”表明诗人独自一人登高望远,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这两句诗纵横交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诗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说,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和穷困潦倒之苦。“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自己的身世坎坷让诗人深感痛苦和遗憾。“苦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种不幸的愤恨之情。“繁霜鬓”描绘了诗人因忧愁而增多的白发,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和憔悴。“潦倒”形容诗人的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亭浊酒杯”则是因为诗人晚年因病戒酒,本想借酒浇愁,却无奈因病断酒,使愁绪更难排遣,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悲惨境遇和内心的痛苦。
关注日月故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七言律诗《登高》赏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