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地处北非最北端,挨着大西洋和地中海。看地图就觉得位置很奇怪,像在拼图板的一角停着。它是非洲国家没错,可眼前一切和传统想象里的非洲关系不大,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地图画错了?来了的人都发现,街上难见黑人,满城是西式楼房,不像撒哈拉以南的任何地方。
海风里沙子和海水味混着在鼻腔里打转,让人一时找不到归属感。卡萨布兰卡,那个在老电影里换了无数胶片的名字,真实存在摩洛哥一隅,实际上不如银幕上的浪漫。欧式街道、五颜六色的调色盘一样的建筑,仿佛这里更像是个落在非洲板块上的欧洲城市。一个国家,气质如此割裂,也算罕见。为什么它和非洲格格不入?人们口中的治安乱象到底有多夸张?如果你忽略现实,一张照片足以骗过自己:面前是大片蓝色与白色的斑块,背后是金黄沙丘翻卷——美是真的很美。
但如果不拆解历史这层壳,摩洛哥就只是舞台上的布景。得追溯的时间久得让人头大,最早的主人是柏柏尔人,他们原本四处流浪,逐水草栖身,部落围成小村落,日子过得没个准头。罗马人背着盔甲在公元2世纪时趟进这块地,像所有古老文明一样到此一游,顺手占了几百年。之后汪达尔人、拜占庭人也跟着来了,像抢热搜一样闯进来待一阵子。翻到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大家伙一鼓作气把伊斯兰文化撒到了这里。说柏柏尔人是被动接受也好,融合作为常态也罢——反正从那以后,宗教和王朝成了固定节目。
第一个摩洛哥王朝是伊德里斯王朝,由阿拉伯人立下的地基。紧接着又过了几百年,土著的柏柏尔人自觉也不能光被别人管,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就横空出世,横跨撒哈拉直到尼日尔,上上下下搅的是一锅粥。可说实话,这片土地上外面打进来的多,自己倒腾的事儿更多,真正能向外扩张的机会几乎为零。王朝轮流坐庄,内斗永恒,打不出名堂。
放在明面上,摩洛哥没有天险,连点像样的地形优势都没有。按过去的规矩,立国重在易守;这里却四面八方都容易溜进来。欧洲离得近,非洲腹地又够远,所以很容易被夹在力量漩涡里。奇怪的是,哪怕这么方便的位置,欧洲列强还真不怎么上心。毕竟贸易线路变化太快,更多的大国忙着海上抢商路,谁有空天天盯着摩洛哥。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盯上了这个北非跳板,奥斯曼堵死了欧洲通向东方的商路,葡萄牙干脆转头,从大西洋开路。一边打仗一边卖力修路,1415年,休达被葡萄牙人一口吞下,开启了欧洲在摩洛哥的殖民史。进来一批还不够,1497年西班牙也按捺不住,直接抢了梅利利亚。黑奴贸易带旺了路口经济,这块地方一下子变得无比抢手。
短时间内,法国、英国接踵而至,一边和本地博弈,一边互相扯皮。1830年代,法国搞定阿尔及利亚后,视线自然投向摩洛哥,西班牙则趁机捞好处。摩洛哥说实话就像个被反复拆封又没人真正关注的包裹,谁都想占,却谁都懒得真心经营。1912年,法国通过条约把摩洛哥变成“被保护国”。同年,西班牙分走一块;就这样,两家分了摩洛哥的地盘,局部管理权你争我夺。
直到二战打得全世界头昏眼花,殖民体系才走到尽头。1956年,法国、西班牙相继承认摩洛哥独立,表面还政于民。可像休达、梅利利亚这些飞地,他们一个都舍不得,还在今天欧洲和非洲之间玩着主权拉锯。在权力交错留下的废墟上,摩洛哥人的欧洲认同越来越深。城市建筑、进出口贸易全都向法国和西班牙看齐,简单地说,从文化到经济网络彻底绑进了一体。
偏偏本地的柏柏尔人本就“白”,混了这么多年下来,欧洲血统一直传到现在。摩洛哥,表里都是不完全的非洲基因,这种特殊的混搭,成了如今格局最扎眼的注脚。
说到这里,治安问题不得不提了,几乎每个去过的人都懂。攻略写手吐槽成风,的士不打表、绕路、宰客属于标准配置。司机报价要么默认欧元,要么用迪拉姆,汇率能翻三倍。路上有人殷勤带路,看似善意,实际等你上钩就开要价单。餐厅菜单上价格模糊,有时突然冒出“食品刺客”,你问多了还被白眼。有的合影本以为礼貌,费尽口舌才知道藏着“服务费”圈套。
没人能完全避免被宰,想投诉也几乎碰壁。摩洛哥的这些陷阱让外地来客很快丧失耐心,那种上当后的愤懑,和旅游时的欣喜冲撞得撕裂。一边是风景如画、色彩斑斓,另一边却是现实如硝,弄到吐槽榜单前列。这地方到底值不值得来?这个问题真不是一句话能回答。
偏偏摩洛哥又能上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榜单,孤独星球评它为全球美景之最。原因其实简单:大西洋的蓝、撒哈拉的金、老城的小巷、蓝白交织的静谧,能让你一秒掉进颜色的迷宫。阳光、光影、那些伊斯兰尖塔,纯粹直观的美确实能抓住人。
只是,摩洛哥的种种不便,常常冲淡刚好的热情。有意思的是,本地女人戴着亮丽头巾穿梭在广场,男人们闲坐咖啡馆前聊天,游客随时有被拉扯入当地生活的错觉。婚姻制度上,摩洛哥男人理论上可以娶四个妻子,看似奢侈,其实条条框框也不少,新婚还得征得原配首肯。于外人是猎奇,于本地却是常态,听着新鲜,实际远不如老一辈描述得那么热闹。
困扰游客的,还有那个挥之不去的小心提防:去哪都得捂紧钱包,一路提防小偷和假好心,本地人也不是全都热情友善。有人说,摩洛哥的复杂,就像它历史,一团麻。其实哪里都一样,喜欢与否全凭缘分,不能全怪这个国家。摩洛哥美得让人咂舌,危险也让人抓狂。
某种意义上,摩洛哥活成了个两极分化的标签。没人能忽略那些投机钻营,也无法避开意外的风景。走一圈回来说烂道都在,但有人说就是要体验个痛快。你说到底安不安全,这地方并没有表面那么糟糕?又觉着,真正安全可能本就是一种错觉。
再说严重点,如今的摩洛哥,和它的层层历史脱不开。任何声音都被层层包裹,想弄清楚哪个更真实,根本就不现实。美景和陷阱,古老和现代,高贵与卑微,这些都交错在路边的石板上,每一块石头下面都藏着一段没说完的话。也许就只有亲自走一回,才能体会那些繁杂混杂的变化。
你说摩洛哥到底像不像非洲国家,这事反正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里治安乱着,风景却真让人高看一眼。外人的看法千差万别,有人说莫名其妙,自己两次被骗,完全不想再去。也有人念念不忘那抹蓝,说再糟也不会后悔。真要给个定性,还真就说不出个所以然。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带着新鲜感和紧绷的神经走进这片土地,收获的是什么模样,谁都说不准。摩洛哥是全然独特又易碎的样本,只有当脚步下真的踩上地砖,咸涩的海风灌进鼻腔,那刻感受才属于自己。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差评”极多的国家:好色成瘾,骗子遍地,却反被评为最佳旅行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