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短视频,刚好看到一群年轻人回到家乡,在村里搞电商、开民宿,当起了“乡村CEO”。看着他们忙得热火朝天,真有点羡慕。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搞得越来越起劲,咱们村儿都冒出不少新岗位,不少小伙儿姑娘不再一门心思往城里钻。现在村里能做的事儿也多了,像电商带货、民宿管家,甚至还有养羊达人,岗位丰富得很。
说实话,很多人对年轻人回乡还是有偏见,觉得回家种地就是没出息。以前家里人总说“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干嘛还回村?”其实观念早该换换了,现在乡下干得漂亮的年轻人多得是。短视频和直播常常能看到,一对小夫妻靠农产品带货年入几十万,人生路子可宽了。要是社会舆论能多宣传几个这样的正面典型,有些想回家的还不是那么纠结了。
但事也不是都顺利。像今年高校毕业生估计有1200多万,找工作压力山大。虽说返乡创业机会不少,可多数年轻人书读了不少,真干活、搞经营经验却少得可怜。咋办?有些地方搞啥“政、校、企”联合培训,组织青年学商业模式、创业、农业新技术,还专门请导师一对一辅导。遇上好项目,导师就一边带着干,一边手把手教。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企业这些实践点,让青年扎实地学本领,慢慢弄明白村里到底啥最有市场、咋能把事业做大。
政府也不是光喊口号,现在支持青年返乡的政策越来越多。但有时候光在文件里写写“鼓励”,落地却没什么实际帮助。大伙都盯着“真金白银”的扶持呢,比如创业初期给拨点启动资金,上新项目时有政策顾问、贷款贴息啥的。有的地方还按不同阶段、不同产业,量身定制政策包,看得出是在下真功夫。政策又多又细,青年创业信心更足,忙得也更有劲头。
其实,把这些事都做到位,“新农人”一定能扎根村里,发展得风生水起。不少村支书、农企负责人原来也都是返乡大学生。他们懂市场、会管理,使村里焕发了新活力。这就证明只要社会氛围友好,有政策扶持,年轻人在乡下完全能闯出一片天。以后啊,乡下已经不是只有泥巴和农药味。勤快点,脑子活一点,农村也能端稳“新饭碗”,干出新花样。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青年做电商开民宿,带火农村经济,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