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经典之作。它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人生的短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王闿运评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更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唐人七律第一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以黄鹤楼传说起笔,将时空的苍茫感与个人乡愁交织,形成恢弘而深沉的意境。
严羽《沧浪诗话》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传说,李白也曾登临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这首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 太白豪歌,气象不凡
《将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全诗以黄河之水起兴,开篇即展现出雄浑的气势。诗中情感跌宕起伏,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到对自由快乐的追求,再到对世俗功名的蔑视,情感表达奔放而真挚。
李白以豪迈的笔触,将内心的激情倾泻而出,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诗中名句迭出,千百年来引发无数共鸣。
《而庵说唐诗》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清人沈德潜评其“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正是对此诗气韵的精准概括。
■ 开盛唐气象之先声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打破初唐宫廷诗的工整格律,采用骚体短句(前两句五言,后两句六言),节奏顿挫如一声长叹。
个体的渺小与天地的宏大形成强烈反差。"怆然涕下",非软弱之泪,而是觉醒者的悲慨:当人意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时,产生的震撼与悲凉。
现代学者李泽厚评:"这是开创盛唐之音的先声,是伟大的孤独者的觉醒。"
■ 气格浑成,初唐风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以雄浑开阔的意境和昂扬乐观的格调,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悲戚模式,展现了初唐文人宏大的精神气象。
明代顾璘在《批点唐音》中评价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初唐诗歌的风貌。
■ 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四联皆对仗,且工稳自然,毫无斧凿之痕。首联“风急天高”对“渚清沙白”,颔联“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颈联“万里”对“百年”,尾联“艰难”对“潦倒”,堪称七律对仗的巅峰。
明代胡应麟赞曰:“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它不仅是杜甫个人的生命悲歌,更是盛唐转向衰落的时代回响。
■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虽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频繁。《出塞》以最精炼的语言,道尽了千年征战的苍茫与人们对和平的永恒期盼。
这首《出塞》虽写战争苦难,却透出豪迈之气;未直接批评时政,却通过古今对比,让读者自行体悟。
明代李攀龙推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 朦胧美学,迷人而又令人费解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也是一首难懂的诗。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意象最为丰富的作品之一。诗中运用了“锦瑟”“蝴蝶”“杜鹃”“沧海”“明月”“蓝田”等意象,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意境。
“锦瑟无端”,莫名惆怅,暗喻命运的无常;“庄生晓梦”,写人生如梦幻泡影,虚实难辨;“望帝春心”喻执念难消的悲情;“沧海遗珠”,写美好事物被遗落的哀伤;“蓝田美玉”,象征可望不可即的理想。
《锦瑟》是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争议最多、解读最丰富的作品之一。历代诗评家对其主题、意象、情感内涵均有不同理解,形成“诗无达诂”的经典案例。
■ 色韵清绝,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一首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秋日山居的幽静美景,同时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向往隐逸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其"色韵清绝",清代王士祯将"明月""清泉"一联作为"神韵派"典范。
■ 寒江独钓,气骨凌霜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江雪》是唐代五言绝句的巅峰之作,以极简笔墨勾勒出一幅空寂凛冽的寒江独钓图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唐人绝句精华》称其:此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十大巅峰之作,首首都有千古名句,一生一定要读一次!,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