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散文精选

【文艺上饶】余秋雨散文:婺源,谁都知道(原载《名家笔下的上饶》)

 

开栏的话上饶,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是上乘丰饶之地,向上富饶之城。上榜“亚洲100热门目的地”,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王安石赞誉上饶“山水有精神”,释觉范赞叹“江南山水冠天下,上饶山水冠江南”。上饶文脉“万年长”。上饶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世界最早陶器发掘地”,理学大师朱熹、铁路之父詹天佑、爱国英雄方志敏等是上饶人的杰出代表。上饶山水“有精神”。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龟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婺源篁岭等7个世界级文旅资源;全市3个5A级景区、36个4A级景区。“三清天下秀”、“龟峰天下稀”、“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最美中国符号”篁岭晒秋、“悬崖仙侠世界”望仙谷、“过几天神仙日子”葛仙村、“一梦到徽州”婺女洲、“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等旅游品牌名扬四方。上饶创造“活跃跃”。上饶人的血脉里流淌着创新创造的基因,今天的上饶大地,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所预言:“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正朝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为更好地宣传推介上饶丰富资源和厚重文化,反映上饶城乡变迁和上饶人创业精神,上饶文旅微信公众平台特开设【文艺上饶】专栏,重点选发以上饶元素为题材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字数3000字以内为主。本栏目暂拟每周一、三、五推出,属公益宣传,文稿来源于社会推荐或作者自荐,有的来源于网络,推送后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来稿和荐稿,邮件主题请标明“文艺上饶投稿”,已发表或获奖作品请在文后注明发表或获奖时间、刊载媒体或所获奖项,尽量附150字以内作者简介。电子邮箱:sr8215716@163.com。网上有链接的可微信号联系荐稿:13320136566。名家写上饶的作品或已在大报大刊大网发表或大赛获奖作品优先刊发。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天下的人了,因此,到各个大学演讲时,总会有不少学生向我提问:国内哪些地方最好玩?国外什么地方最值得去?听到这样的问题,真正的旅行者都会笑起来,因为好地方实在太多,要作出唯一性选择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我也会趁这个机会向学生们介绍一些难忘的去处,因为这是“过来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介绍国内好去处的时候,如果不是说大城市、大名胜,而是说村落、田野、城镇,我首先脱口而出要推荐的,一定是婺源。

确实,婺源没有大名胜。但是谁都知道,大名胜所在大多不适合寻常居住。婺源最适合寻常居住,而又风景绝佳。青山环绕,而山势秀雅;绿水荡漾,而水道蜿蜒;植被极好,却并不过于茂密;气候温润,却并不过于潮湿。这种处处美丽却又不险峻、不崎岖、不汹涌、不奔泻的环境,似乎就是专门为人类居息准备的。果然,人们在这里聚集了,不管是隋唐年间迁徙南下的中原望族,还是为了谋生而四方寻觅的博识游子,都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安顿了家业。于是,农、茶、鱼、桑,一切都妥妥帖帖相融共处。初一看,是自然景观中渗入了人文生态,其实久而久之,这些人文生态也都变成了自然景观。你看,茶园绿绿地紧贴着山坡,菜花金黄地铺展到天际,一个个富庶村落里的炊烟袅袅,而宗祠边的傩戏又要开场……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在婺源的山川间呈现得特别透彻。

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是生态文化,而不是书生圈里的高层文化。书生圈里的高层文化大多出现在城市里,往往离山川田野比较遥远。在这点上婺源创造了奇迹,他居然让高层学者与农夫、茶女相邻而居。甚至,让一位世界级的大哲学家朱熹也从这里走出。走得出朱熹,当然也走得出各个领域的精英,婺源也成了不少名扬远近的专家、学者的共同故乡。

即使是这样,婺源并没有因此而道貌岸然。青山还是那样诚恳,绿水还是那样纯净,炊烟还是那样朴素,菜花还是那样坦荡。一切仍然归于寻常生态,而这种寻常生态,正是全部智慧的终点。

我向外人推荐婺源,就是在欣赏这种藏有内涵又不露痕迹的寻常生态。我坚信,对于多数有资格的旅行者来说,他们的起点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终点往往是寻常生态。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最具有终极性的欣赏价值。

当然,对于外来游客来说,藏在寻常生态中的内涵是需要有人指引的,因此,好客的婺源朋友花了不少精力编写了《婺源历史文化旅游丛书》。这套丛书集中了丰富的资料,读起来却亲切随和、条理清晰。我想,所有来到婺源而又为它的美景着迷的人,如果能够读到这套丛书,一定会让感觉更加丰厚。

从文化上说,这套丛书也很有意义。伟大的中华文化是有很多地域文化组成的,只有当地域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华文化的整体力度也会更显现。婺源的朋友在编写这套丛书时,其实也填补了不少空白,虽然是具体的细节,却一点点组合,把中华文化的一个美丽部位打理出来了。我真希望,全国各地热爱家乡的文化人,也都能做这样的事,使各个处于散落状态、遗佚状态的文化碎片,有人寻找,有人补结,有人阐释,逐步与其他碎片一起,组合成“大器”。这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前提。

是为序。(原载《名家笔下的上饶》)

注:该文为《婺源文化旅游丛书》总序。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理论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艺术创造论》等。

来源:上饶文旅之声

初审:黄昱艳复审:刘诗良

终审:谢华杰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上饶】余秋雨散文:婺源,谁都知道(原载《名家笔下的上饶》),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