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物科技

荆防颗粒增强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荆防颗粒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和甘草11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防颗粒具有解热、抗炎和镇痛作用[2]。荆防颗粒由荆防败毒散优化而来,临床研究表明,荆防败毒散能缓解咳喘、发热、疼痛等作用,调节细胞免疫和炎症因子,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3]。但荆防颗粒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次,荆防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相关性等方面尚存在争议。此外,荆防颗粒的药效学特性、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从多个层面探讨荆防颗粒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斑马鱼幼鱼以先天免疫存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在4~6周后逐渐成熟[4]。幼鱼在感染炎症初始阶段,中性粒细胞最先对损伤作出反应;随后巨噬细胞被召集到炎症组织,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前体T细胞最早在肾脏骨髓里被发现,随后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5]。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由活化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产生,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诱导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细胞分化并抑制Th2细胞分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因此本研究建立斑马鱼幼鱼免疫低下模型,通过中性粒细胞数目、巨噬细胞荧光强度及T细胞荧光强度为评价指标,初步评价荆防颗粒增强免疫作用。本研究同时建立环磷酰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以脏器指数、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合脾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讨荆防颗粒免疫调节机制,为荆防颗粒调节免疫作用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

AB系野生型斑马鱼、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红色荧光[Tg(lyz: EGFP)]斑马鱼、转基因巨噬细胞绿色荧光[Tg(mpeg1: EGFP)]斑马鱼均购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转基因T细胞红色荧光[Tg(rag2: DsRed)]斑马鱼购自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PF级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18±5)g,6周龄,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21-0006。动物于SPF级环境下饲养,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动物实验经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DUTCM20221125216)。

1.2 药品与试剂

雷帕霉素(批号622R031)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酒石酸长春瑞滨(批号A19GB145811)、盐酸小檗胺(批号D24GB167626)、环磷酰胺(批号J25GS155966)、左旋咪唑(批号M27GS143081)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荆防颗粒(批号0012009003)购自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IFN-γ ELISA试剂盒(批号202203)购自江苏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ELISA试剂盒(批号ED-20852)、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ELISA试剂盒(批号ED-20176)、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ELISA试剂盒(批号ED-20509)、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ELISA试剂盒(批号ED-20513)购自厦门仑昌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NA prep Pure动物组织总RNA提取试剂盒(批号X0516)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PrimeScript RT reagent(批号ALG2080A)、TB Green Premix Ex(批号ALG1229A)购自青岛麦迪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仪器

LRHS-300A型恒温恒湿培养箱(山东博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IX73型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PL-S20型数码超声清洗机(东莞康士洁超声波科技有限公司);Allegra X-30R型离心机[贝克曼库尔特(英国)股份有限公司];FA1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Neo 13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FX Connect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公司);Multiskan Sky High全自动酶标仪、NanoDrop One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om Fisher Scientific公司);SCIENTZ-48型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的建立及荆防颗粒的干预作用

2.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荆防颗粒0.5 g,精密称定,加纯水50 mL使其溶解,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母液,给药前采用养鱼水稀释至适宜质量浓度。

2.1.2 斑马鱼的培养及胚胎的收集

将斑马鱼养殖于28 ℃的养鱼水中,雌鱼与雄鱼分开饲养。保证明暗交替,给予充足的氧气,每天投喂斑马鱼食和丰年虾。通过实验要求挑选适龄繁殖斑马鱼,将斑马鱼按雌雄比例(雌∶雄=1∶1或1∶2)置于产卵缸中,并用隔板将雌雄隔开,第2天光照前将隔板取出,使斑马鱼自由受精,从取出隔板开始计时,2 h后收集受精卵,挑选合适的受精卵置于清洁的培养液中,28 ℃恒温继续培养。

2.1.3 荆防颗粒耐受性考察

经过脱膜处理(1 mg/mL链蛋白酶)的受精后48 h(48 h post fertilization,48 hpf)的AB系斑马鱼,荧光显微镜下筛选发育正常的幼鱼,放置24孔板中,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设置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的给药组(荆防颗粒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1 500、2 000 μg/mL),空白组加入不含药物的养鱼水,加盖置于28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孵育,记录给药后48 h斑马鱼死亡情况。

2.1.4 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减少模型的建立

课题组前期研究了雷帕霉素对斑马鱼的免疫抑制作用[6],确定雷帕霉素的造模质量浓度为4 μg/mL,具体操作如下:选用经过脱膜处理(1 mg/mL链蛋白酶)的48 hpf的Tg(lyz: EGFP)转基因斑马鱼,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加入终质量浓度为4 μg/mL的雷帕霉素,同时设置空白组,加盖置于28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孵育24 h,采用荧光显微镜对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拍照并计数。

2.1.5 斑马鱼巨噬细胞减少模型的建立

选用48 hpf的Tg(mpeg1: EGFP)转基因斑马鱼,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5、10、20、50 μg/mL的酒石酸长春瑞滨,同时设置空白组,加盖置于28 ℃培养箱中孵育至3 dpf,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尾部静脉血管中巨噬细胞荧光强度,并拍照,使用Image pro高级图像处理软件采集数据,计算巨噬细胞抑制率。

巨噬细胞抑制率=(空白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空白组荧光强度

2.1.6 斑马鱼T细胞减少模型的建立

选取4 dpf的Tg(rag2: DsRed)转基因斑马鱼,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50、100、200、300 μg/mL的酒石酸长春瑞滨,同时设置空白组,加盖置于28 ℃培养箱中孵育至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并拍照,使用Image pro高级图像处理软件采集数据,计算T细胞抑制率。

T细胞抑制率=(空白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空白组荧光强度

2.1.7 荆防颗粒对斑马鱼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选用经过脱膜处理(1 mg/mL链蛋白酶)的48 hpf的Tg(lyz: EGFP)转基因斑马鱼,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和荆防颗粒(20、50、100、500 μg/mL)组,空白组给予养鱼水,其余各组给予终质量浓度为4 μg/mL的雷帕霉素,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药物。加盖孵育24 h,采集图像,统计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并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增长率。

中性粒细胞增长率=(给药组中性粒细胞数目-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数目)/(空白组中性粒细胞数目-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数目)

2.1.8 荆防颗粒对斑马鱼巨噬细胞生成的影响

盐酸小檗胺作为一种生物碱类药物,已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功效,可以刺激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活化,同时对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具有促进作用[7]。因此,使用盐酸小檗胺(5 μg/mL)作为阳性对照组,以评估实验药物或处理方法在促进巨噬细胞生成方面的效果。取48 hpf的Tg(mpeg1: EGFP)转基因斑马鱼于24孔板中,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小檗胺(5 μg/mL)组和荆防颗粒(10、50、100、250、500 μg/mL)组,空白组给予养鱼水,其余各组给予终质量浓度为50 μg/mL的酒石酸长春瑞滨,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药物。加盖置于28 ℃培养箱中孵育至3 dpf,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尾部静脉血管中巨噬细胞荧光强度并拍照,使用Image pro图像处理软件采集数据,计算巨噬细胞改善率。

巨噬细胞改善率=(给药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空白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

2.1.9 荆防颗粒对斑马鱼T细胞生成的影响

选取4 dpf的Tg(rag2: DsRed)转基因斑马鱼于24孔板中,每孔10条,每组平行2孔;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小檗胺(5 μg/mL)组和荆防颗粒(10、50、100、250、500、1 000、1 500 μg/mL)组,空白组给予养鱼水,其余各组给予终质量浓度为200 μg/mL的酒石酸长春瑞滨,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药物。加盖置于28 ℃培养箱中孵育至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并拍照,使用Image pro高级图像处理软件采集数据,计算T细胞增长率。

T细胞增长率=(给药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 (空白组荧光强度—模型组荧光强度)

2.1.10 荆防颗粒对斑马鱼体内IFN-γ含量的影响

选用经过脱膜处理(1 mg/mL链蛋白酶)的48 hpf的AB系斑马鱼,每孔30条,每组平行2孔;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和不同批次(1~11批次)荆防颗粒组,空白组给予养鱼水,其余各组给予终质量浓度为4 μg/mL的雷帕霉素,各给药组给予100 μg/mL的药物。加盖置于28 ℃培养箱中孵育至24 h,各组斑马鱼分别用PBS清洗,收集于EP管中,每管60条,每100毫克样本加入1 mL PBS,匀浆后4 ℃、5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ELIS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IFN-γ含量。

2.2 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模型的复制及荆防颗粒的干预作用

2.2.1 分组、造模、给药及取材

左旋咪唑可提高病人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目前适用于肺癌、乳腺癌手术后或急性白血病、恶化淋巴瘤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及免疫缺陷疾病的辅助治疗,使用左旋咪唑作为阳性对照药物。BALB/c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旋咪唑(40 mg/kg)组和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117、234、468 mg/kg,分别相当于1、2、4倍临床等效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给药ip环磷酰胺(50 mg/kg),1次/d,连续注射3 d。注射结束后模型组小鼠出现体质量减轻、活动减少、反应迟钝、蜷缩弓背、毛发疏松等体征,提示模型复制成功。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小鼠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清;摘取胸腺、脾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

2.2.2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TNF-α、IgG和IgM水平

采用ELIS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gG和IgM水平。

2.2.3 qRT-PCR检测小鼠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mRNA表达

取小鼠脾组织,加入裂解液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并合成cDNA,进行qRT-PCR分析。引物序列见表1。

2.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3 结果

3.1 荆防颗粒对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的影响

3.1.1 耐受性实验

如图1所示,斑马鱼给予荆防颗粒干预48 h后,当荆防颗粒质量浓度高于2 000 μg/mL时,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斑马鱼死亡率升高。

3.1.2 酒石酸长春瑞滨对斑马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如图2和表2所示,与空白组比较,酒石酸长春瑞滨(10、20、50 µg/mL)组斑马鱼尾部巨噬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0.001),且呈剂量相关性。因此选择50 µg/mL酒石酸长春瑞滨为斑马鱼巨噬细胞减少模型的建模条件。

如图3和表3所示,与空白组比较,酒石酸长春瑞滨(50、100、200、300 µg/mL)组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0.001),且呈剂量相关性。因此选择200 µg/mL酒石酸长春瑞滨为斑马鱼T细胞减少模型的建模条件。

3.1.3 荆防颗粒对免疫低下斑马鱼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如图4和表4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01),表明雷帕霉素致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20、50、100 µg/mL)组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0.001),表明荆防颗粒具有抑制雷帕霉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作用。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给药质量浓度的增加,免疫调节作用增强。

选用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酒石酸长春瑞滨作为造模药物,能直接引起斑马鱼免疫相关粒细胞等的减少,阳性药物选择能促进造血功能、升高血细胞、用于防治肿瘤患者由于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盐酸小檗胺,能够反映对模型药物免疫缺陷的纠正作用。如图5和表5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巨噬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50、100 μg/mL)组巨噬细胞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1)。

如图6和表6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100、250、500 μg/mL)组T细胞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1)。

由以上结果可知,雷帕霉素可以导致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20、50、100 µg/mL荆防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斑马鱼免疫受损情况,并且随着给药质量浓度增加,改善作用越明显。因此本实验选择雷帕霉素作为模型药物,给予100 µg/mL不同批次的荆防颗粒进行干预,探讨荆防颗粒对免疫受损斑马鱼体内IFN-γ水平的改善情况。如表7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体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01),免疫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批次荆防颗粒给药组均显著提高斑马鱼体内的IFN-γ水平。

3.2 荆防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模型的影响

3.2.1 荆防颗粒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如表8所示,模型建立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减轻(P<0.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中、高剂量组和左旋咪唑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

3.2.2 荆防颗粒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如表9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0.001),表明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可以导致小鼠脾脏和胸腺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0.01),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0.001),表明荆防颗粒可以改善由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免疫器官损伤。

3.2.3 荆防颗粒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如表10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表明荆防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免疫情况,增加细胞因子IL-2、TNF-α水平。

3.2.4 荆防颗粒对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结果

如表11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gG、IgM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中、高剂量组IgG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高剂量组IgM含量明显升高(P<0.05),表明荆防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免疫情况,增加IgG、IgM含量。

3.2.5 荆防颗粒对小鼠脾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如表12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脾组织中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中、高剂量组TLR4MyD88NF-κBp65p-IκB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高剂量组TRAF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左旋咪唑组和荆防颗粒各高剂量组p-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表明环磷酰胺可以导致小鼠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 p65表达显著升高,荆防颗粒给药后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免疫情况,下调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p65表达。

4 讨论

雷帕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蛋白激酶活性而起作用[8]。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细胞毒类化疗药,研究表明,大剂量长春瑞滨骨髓抑制明显,会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数目减少,最终诱导免疫力低下[9]。环磷酰胺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在体内可被肝细胞微粒体羟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烷化作用,干扰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环磷酰胺还可减弱B淋巴细胞功能,抑制B细胞分泌相关抗体,抑制T细胞介导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进而减少免疫复合物聚集和细胞因子释放[10],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功能障碍。本研究采用雷帕霉素及长春瑞滨建立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

免疫器官指数是评价机体免疫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反映身体免疫反应的水平,脾、胸腺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其中脾是免疫细胞储存的场所,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脾脏中含有大量NK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NK细胞通过分泌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1]。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通过影响机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而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12]。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后,脾脏及胸腺免疫器官均受到了损伤,表现为脏器指数较空白组显著降低,而荆防颗粒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免疫器官损伤,帮助免疫功能恢复。

IL-2是一类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等功效,能够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IL-2不但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还能刺激已活化的B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13]。TNF-α是免疫系统的产物,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也由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产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多种作用,可激活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诱导并促进其他炎性因子释放,加剧炎症反应[14]。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在抗感染方面的重要屏障,IgG、IgM是活化B淋巴细胞产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可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主动免疫后机体产生的主要抗体,在体液免疫中最为重要。IgM是血清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在初次免疫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抗感染作用,其在血清中的含量能体现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恢复IgG和IgM含量可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15]。本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后,体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减少,而荆防颗粒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其含量,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

NF-κB通路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时开始激活、使其受体改变,活化IκB激酶α(IKKα),IKKα磷酸化IκBα,致IκBα活化解离,自由的NF-κB立即从胞质入核、开启基因转录过程,当TLR4识别到配体后,迅速与接头蛋白MyD88结合[16],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被磷酸化且与TRAF-6形成复合物,激活IκB激酶复合物,诱导IκBα和NF-κB p65亚基磷酸化,使p65/p50-IκBα聚合态解离,游离态p-NF-κB p65核转位后能够促使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合成并释放,诱发炎症和免疫应答[17]。已有研究报道,TNF-αIL-1β基因的启动子均存在NF-κB的相应结合位点,这些因子表达受NF-κB活性的调控。

本研究发现荆防颗粒能够使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的含量升高,说明荆防颗粒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本研究选取了NF-κB信号通路中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 p65几个关键的靶点进行分析,发现荆防颗粒可以显著降低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 p65 mRNA的表达,说明荆防颗粒的免疫调节活性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首次从模式生物角度证明荆防颗粒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荆防颗粒可以通过增加雷帕霉素、酒石酸长春瑞滨导致的免疫低下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数目、巨噬细胞荧光强度、T细胞荧光强度以及体内细胞因子含量发挥增强免疫作用。同时,通过复制小鼠免疫低下模型,验证了荆防颗粒的免疫调节活性。荆防颗粒可以显著改善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损伤,提高血清中IL-2、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荆防颗粒通过降低脾脏中TLR4MyD88TRAF6NF-κB p65p-IκBαp-NF-κB p65 mRNA的表达,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发挥增强免疫作用。本研究为荆防颗粒增强免疫的药理药效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证实了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药效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来 源:吕 婧,高 燕,赵渤年,姚景春,梁红宝.荆防颗粒增强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J]. 中草药, 2024, 55(16): 5541-5550.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防颗粒增强免疫作用机制研究,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