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1507-1571),明代“唐宋派”散文宗师,其诗词虽传世仅百余首,却以“清疏淡雅,情真意切”著称。这位“明文第一”的大家,将散文的细腻笔法融入诗中,其作品如《项脊轩志》般“不事雕饰而风味自足”。以下八首诗词,既是其人生轨迹的镜像,亦是明代文人精神的缩影
【1】
《偶成四绝·其一》
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
欲采芳馨寄远者,满汀烟雨不胜寒。
【赏析】
此诗为归有光晚年归隐所作,以“生事如秋水”的空灵开篇,暗喻仕途沉浮后的超脱。“芙蓉花好餐”的意象,既写隐逸之趣,亦抒高洁之志:芙蓉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君子,与“满汀烟雨”的苍茫相映,既写自然之美,亦喻人生困境。末句“寄远者”的遥想,将个人情怀升华为对理想的执着,被王世贞评为“深得陶潜冲淡之致”。
【2】
《登济城望城武》
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政简民自化,讼息庭常闲。
至今父老言,遗爱满山川。
西望适相仍,竚立独悲喑。
【赏析】此诗为归有光途经山东时所作,以“曾考昔为令”的追思开篇,既写先祖治绩,亦抒家族荣光。“政简民自化”的赞誉,既颂先祖德政,亦表自身抱负;“遗爱满山川”的感慨,既写百姓怀念,亦喻理想遥不可及。末句“竚立独悲喑”的孤独,将历史追思升华为对现实的无奈,与《壬戌纪行》共同展现了归有光“寄情山水而心系庙堂”的矛盾心境。
【3】
《戌南还作》
半月困漳卫,今日望邹峄。
景风时迎舟,积水不盈尺。
蕴抱无经纶,徒旅空络绎。
落日下荒城,寒云满深泽。
【赏析】此诗为归有光会试落第南返时所作,以“半月困漳卫”的困顿开篇,既写旅途艰辛,亦喻仕途坎坷。“积水不盈尺”的细节,既写河道干涸,亦抒理想破灭;“蕴抱无经纶”的自嘲,既写怀才不遇,亦显文人风骨。末句“落日下荒城”的苍凉,将个人失意升华为对时代的喟叹,被《震川先生集》评为“沉郁顿挫,有杜甫遗风”。
【4】
《郓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闲跪起。
卖男卖女休论钱,同沐之爱忍弃捐。
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
草芽掘见树头秃,归家食人如食豚。
【赏析】此诗为归有光目睹山东水灾所作,以“河溢徐房间”的惨状开篇,展现灾民流离失所的图景。“卖男卖女”的直白描写,既写人间惨剧,亦斥官吏腐败;“归家食人如食豚”的比喻,既写灾情之重,亦抒悲愤之情。全诗语言如史笔,被黄宗羲赞为“诗史之作,可补《明史》之阙”。
【5】
《海上纪事十四首·其一》
倭寇频年乱浙东,吴淞江上鼓鼙雄。
健儿身手轻于鹘,争向潮头立战功。
【赏析】此诗为归有光抗倭期间所作,以“倭寇频年”的警报开篇,展现明军抗敌的英姿。“健儿身手轻于鹘”的比喻,既写士兵英勇,亦显指挥有方;“争向潮头立战功”的豪情,既颂卫国精神,亦抒报国之志。全诗语言如战鼓,与《御倭议》共同体现了归有光“以诗纪政”的创作特点。
【6】
《思子亭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赏析】此为《项脊轩志》补记中的经典片段,以“枇杷树”的意象开篇,既写物是人非,亦抒生死之痛。“亭亭如盖”的繁茂,与“珊珊可爱”的灵动相映,既写自然之美,亦喻思念之深。末句“吾妻死之年”的点题,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生命的哲思,被姚鼐称为“千古至情之笔”。
【7】
《陶庵记》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
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
【赏析】此为归有光散文中的哲理片段,以“读史感怀”的议论开篇,既写对司马迁的敬仰,亦抒自身抱负。“轻重之衡,常在于我”的论断,既写处世原则,亦显文人风骨;“不以一时之所遭而迁徙”的坚守,既写人生态度,亦喻理想追求。全文语言如论辩,被钱基博评为“深得《史记》神髓”。
【8】
《祭外姑文》
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
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
【赏析】此为归有光悼念岳母的祭文片段,以“粗食之养”的细节开篇,既写岳母节俭,亦抒感恩之情。“未尝有疾言厉色”的描写,既写待人宽厚,亦显家风淳厚。全文语言如家常,被王锡爵赞为“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结语
归有光的诗词如《偶成四绝》的冲淡、《郓州行》的悲悯、《海上纪事》的激昂、《思子亭记》的深情,既承唐宋余韵,又具明代风骨。他以“芙蓉花好餐”的自勉,在“蕴抱无经纶”的困境中坚守理想;以“健儿身手轻于鹘”的豪情,在“河溢徐房间”的灾荒中为民请命。正如《明史》所言:“归有光为古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诗词亦如散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明文第一”的永恒光芒。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归有光,散文宗师的八首巅峰抒情之作,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