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顾行,行顾言。
【赏析 】
“言顾行,行顾言”出自《礼记·中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的时候,要想到自己能否做到;做事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说话时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所言之事,而在行动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与之前所说的话相一致。这体现了儒家倡导的诚实守信、言行合一的道德观念,提醒人们要努力做到言出必行,做一个品德高尚、正直诚实的人。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赏析 】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意思是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只有具备高尚的德行,才能够达到至高的境界。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于圣人来实行。因此,君子应当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境遇中都能保持恰当的行为和态度,无论国家政治清明还是黑暗,都能有所作为或保全自身。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赏析 】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愚蠢的人往往喜欢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常常喜欢独断专行。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如果缺乏智慧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就容易陷入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的状态;而一个人如果地位低下却又喜欢独断专行,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避免盲目自信和专横跋扈。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赏析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出自《中庸·第二十一章》,其含义如下: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关于道德修养的一种观点,强调了真诚和明理之间的关系。“自诚明”是说一个人如果内心真诚,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明白事理,达到道德上的觉悟,这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能力;“自明诚”则是指通过学习和思考,明白道理后,努力践行,使自己达到真诚的境界,这是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实现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明智 四句智慧名言 获益匪浅,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