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家长就开始头疼——孩子天天在家刷短视频打游戏,眼睛看坏了脑子也学不进东西。
南京科技馆这波操作算是踩到点上了,8月1日两百多个学生挤在场馆里搞科学实验,航模拼装玩得飞起,这才是该推广的假期打开方式。
这种体验式学习可比补习班管用多了。
去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搞过类似的"恐龙挖掘"活动,报名系统三分钟就被挤爆。南京这次特意增加AR互动项目,学生戴个眼镜就能看到心脏立体解剖模型,这种沉浸式教育能把知识点记得更牢。有研究数据摆着,动手操作过的知识留存率比单纯听课高62%,科技馆算是把教育部的"做中学"政策玩明白了。
可惜这类资源还是太少。南京建邺区家长凌晨三点就开始在公众号排队抢名额,郊县学生大热天转三趟公交才能到场馆。对比日本每个市都有的儿童科学馆,咱们全国才两百多个达标科技场馆,很多还搞成走马观花的展览模式。真要普及科技教育,得学学杭州做法——社区搞周末移动实验室,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显微镜和编程机器人进小区,比搞那些面子工程实在多了。
看着孩子们自己组装机器人过障碍的视频,突然觉得教育焦虑缓了点。要是每个城市都有这种好玩又免费的科学集市,网吧里开黑的熊孩子起码能少一半。听说北京有些科技馆已经开始和学校搞学分互认了,这种实操经历写进综合素质评价,可比逼着孩子背一百个公式强。现在就看各地教育局能不能跟上了,光靠家长在群里拼手速抢名额也不是个事儿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走进南京科技馆“玩转”科学乐享假期,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