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现代诗歌

不懂现代诗没法应对高考?语文高分分水岭来了!

 

不读现代诗的孩子,以后或许难以应对高考了。

2025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的作文题中,艾青、穆旦两位诗人的现代诗被选为出题材料。

北京高考语文卷,已连续几年在微写作题目中出现“写一首小诗”。

如今的大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现代诗的阅读与写作了。为什么呢?

你是否曾从孩子口中听到过这些词:“鸡你太美”、“芭比Q了”、“笑死”、“离大谱”、“破防了”……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54.1%的未成年人经常看短视频。

在手机短视频和网络热梗的包围下,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踏入语言的荒芜之地。

上海一所知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班级40多篇作文,十多篇中有‘绝了’。惊喜用‘绝了’,气愤也用‘绝了’。在学生的周记中,吃惊用‘炸裂’,说起同学用‘老6’……”

这不仅发生在大城市,一所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张丹曾告诉《新京报》,她的二年级学生曾在作文里写下“yyds”。还有老师在学生作文里看到“拴Q”。

孩子熟练掌握各种网络热梗,在需要正经表达时却成了“哑巴”。

我们有理由担忧,若不做出改变,孩子们将只剩下苍白且同质化的表达。

好在诗歌能够对抗语言的荒芜。

在许多孩子只会用“我裂开了”表达负面情绪时,8岁的陈科全写下诗句: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遇到心事

就连两行泪

也装不下

如何描写春天?有些孩子脱口而出“绝绝子”,有的孩子机械背诵“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

9岁的夏圣修这样写《春天》:

他的毛是许多小草

他的四肢是粗壮的大树

春天是一只谁都可以认领的小哈巴狗

诗歌教育其实是一种审美教育。

当孩子进入诗歌的世界,不仅能分辨语言的质地、节奏和温度,更让他们在喧嚣中听见自己内心微小但真实的声音,培养对世界细腻的感知力和表达力。

诗人北岛说,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诗意,就像种子,需要土壤、营养、阳光和空气。

为了帮助孩子们阅读诗歌、亲近诗歌,并尝试写作诗歌,我们特邀请从事了诗歌教育十数年的著名诗人冯娜老师,在这个暑假推出《南方周末少儿诗歌写作训练营:给孩子的25堂现代诗歌课》。

希望您的孩子通过这套课程的学习,唤醒他们的诗心,让他们未来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丰盈。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学习↑

冯娜是谁?

她是国家一级作家、诗人,“中国作协四大文学奖”之“骏马奖”得主。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花地文学奖等十余项。

在从事文学创作的20多年里,她出版过文学作品、译著10多部。诗歌作品《一双手》还曾作为外交“国礼”,回赠塞尔维亚总统及国民。

△诗人冯娜

冯娜认为,诗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

她从事诗歌教育十余年,创办了“冯娜诗歌工作室”,推动“诗歌美育”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至今已指导学生逾万人。

许多孩子在接触诗歌后,从好玩的语言开始,到写出完整的诗篇,只需要短短几个月,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显著提升。很多学生跟随冯娜老师学习后,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首诗,其中有不少作品得到刊物发表、多次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节”“珠江儿童诗歌奖”等奖项。

冯娜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当初有个孩子语文成绩很差,对写作充满了畏难情绪,起初被妈妈带到自己课堂时很不情愿。

于是冯娜老师给她讲苏轼、讲博尔赫斯这些古今中外诗人们的故事,又让她每天诵读经典诗文,慢慢的,孩子的语文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还爱上了写作,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非常亮眼,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中山大学。

在诗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拥有诗人、教师双重身份的她,能够给我们下一代的语言教育带来哪些启示?请听冯娜老师自己如何说——

大家好,我是冯娜,是一位诗人、作家,也是一位文学教育工作者。朋友们说,我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幼儿园、中小学、大学都讲过诗歌课的诗人,当然,我的“受众”还包括相当多的社会各界人士。

我与诗歌的缘分

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我小时候是通过课本、课外书接触到诗歌;会背很多“望天诗”,但未必理解其中的真意。

直到我读高中时,我在图书馆昏暗的一角看到了一本泛黄卷边的诗集,那是我第一次读到雪莱的《西风颂》,“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我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第一次体验到诗歌对我的感召,我舍不得将这本书公之于众,偷偷将它藏在一堆旧书当中,以便第二次去整理图书时我可以再读。

从这时候开始,我开始感受到现代诗的魅力,它的语言、节奏、韵律、激情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开始在作文本上尝试写诗。

1999年,我在云南省新世纪作文大赛中以一首散文诗获得了金奖,这极大地鼓励了我写作的热忱,我也深深感受到学习诗歌对我语言表达的锤炼和帮助。高考中我也以作文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山大学。

诗歌真的可以教吗?

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人前来告诉我,他/她曾经听我讲过诗歌。回想近十年来,且不说固定的讲台,我在乡村振兴学校、工厂子弟学校、旷野中、网络平台上都讲过诗歌,我的“听众”年龄跨度极大,从幼儿园不会写字只会口述的小朋友到退休后喜欢读诗写诗的老先生老太太。

所以,我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也开始学习怎样面对不同年龄段、接受能力的人群讲诗歌,并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

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时候孩子们脱口而出的诗句让我们惊叹不已,童言妙语中藏着生命最本真的智慧。相反,好多大人的表达却束手束脚,显得有些呆板无趣。

也有很多人问我,诗歌真的可以教吗?在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孩子从一句两句“好玩”的语言开始,到写出一首首完整的诗;很多人通过学习诗歌,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学会了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觉得“诗和远方”并不那么遥远。

我们为什么要从小读诗、写诗?

有时,我在去往乡村学校的颠簸途中,时常会想,一个人跋山涉水去讲一节课,而大家克服了很多时间、空间的障碍来听我一节课,是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我们需要表达。

尽管每一代人的语言各异,但诗歌的语言一直是所有表达中最优美、最凝练、最富有哲理和激情的语言。而语言和表达彰显着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在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人类的存在是如此精粹、饱满,像提纯过的美酒。每个人的表达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提升的,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诗可以学”。

此外,还因为诗歌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当我们进入诗歌的世界,我们会理解什么样的语言、韵律、意境、场景是美的,什么样的格调和品质会被我们所激赏。那些伟大诗人们的人格意志也影响着我们认识世界、思考人生。

诗歌中包含的感受、感情、哲思,如何与我们产生共振和共鸣?这不仅需要真挚的表达,还需要表达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我们怎样遣词造句、寻找意象、使用修辞、捕捉灵感......

诗歌同时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如诗人里尔克所说,“诗歌是经验,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由此可见,诗歌也教会我们观察身边的事物、打开视野眺望远方、学会与自己、他人和世界相处。

△冯娜老师给孩子们讲诗歌课

是的,在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时代,还有什么是比原创力更加宝贵的才能呢?无论当下高考试卷以诗歌命题,还是以写诗能力来测试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都会让我们发现诗歌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外,它是对现实的关切、对未来的向往。

我们的孩子越早阅读诗歌、亲近诗歌,并写作诗歌,能越早地唤醒他们的诗心。

当我们的孩子诗心怦怦跳动,那些美的、丰富深邃的生命感触,想必会让他们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内心更充盈也更饱满。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学习↑

课程亮点

NO.1

网罗小初高语文教材诗歌名篇

构建孩子的第一套“诗歌读写法”

这不是一门泛泛读诗的课程,而是一套基于小初高语文教材+名家诗作打磨出的系统课程。

课程精选70+首经典现代诗,其中40多首来自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选篇,覆盖课内必学的现代诗经典。同时,课程也特别挑选了歌德、泰戈尔、艾米莉·狄金森等名家的代表作,作为孩子文学素养提升的“进阶读本”。

我们不仅“读诗”,更教孩子怎么把这些经典诗歌的技法,用在自己的写作里。

#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被子的大地》等诗,引导孩子掌握“场景化写作”的三要素,让描写更生动。

#读《童年的水墨画》《捉月亮的网》等诗,教孩子用“修辞+动词+打破常规”的方法,让文字更具诗意和想象力。

#读《秋晚的江上》等诗,孩子们领悟用留白、画面、情绪共振,写出真正有“意境”的句子。

我们常常会说“诗的语言真美”,可究竟美在哪里?为什么一句诗能让我们心里一动,却说不清、也学不会?

冯娜老师会在课程里告诉孩子:“诗,是一种对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这句出自学者韦勒克和沃伦的观点,正是打开诗歌写作大门的一把钥匙。

什么意思呢?在冯娜老师看来,诗的语言不是优美动听这么简单,它的妙处就在于有技巧、有章法地“打破常规”:让语言脱离日常惯性,重新激活感受,变得灵动、有画面、有情绪。

她用一个个诗歌实例,带孩子们逐句拆解,真正讲明白“诗的语言为什么美,怎么写”。

比如,“夏天很热”是日常语言,那作家张爱玲会怎么写呢?

“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

这就是冯娜老师要教的、“打破常规”的技巧之一——把感受变成看得见、听得着、摸得着的东西。

她带着孩子们拆解这句话里的三个关键要素:颜色(雪亮)、声音(蝉声)、形状(一根线),模糊的感觉是不是立刻就变得有画面、有声音、有温度了?

△冯娜老师作为评委点评孩子的诗歌

但她的课程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技巧上,她还会引导孩子完成更深层的“写作思维转变”。

比如,很多孩子总说自己没写作素材、日常生活太平凡。但她会教孩子一个重要的诗歌思维——“陌生化”写作。不是非得写大人物、大场面,反而是从“熟悉的日常”中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方式。

比如同样是写“上学”,很多孩子会写成:

“我每天起床、进教室、上课、写作业……”

是不是像流水账一样?

但看看诗人泰戈尔是怎么写的——

“一群群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这就是陌生化写作:把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用一种别人没想到的方式重新写出来。诗人没有写“我去上学”,却用“花朵开学了”讲出了同样的故事,让熟悉的生活变得新鲜、有趣、有感染力。

冯娜老师在课上会带着孩子,一步步进行这样的视角转化训练:

如果早餐的面包不是面包,它还能是什么?

快递员额头上的汗珠,像不像从天上下来的小雨滴?

下雨天的同学们躲雨,是不是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这些看似轻巧的问题,其实是一整套写作思维方式的改变。

从此,孩子不再怕“没东西可写”,他们会发现,原来生活的每一幕,都可以写成诗。

冯娜老师不会简单告诉孩子“什么是诗意”,而是从讲解到例句、再到跟写练习,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写得像诗”。最终,孩子会从“读得懂”走向“写得出”,从诗意审美走向语文表达,真正打通语文学习的任督二脉。

NO.2

涵盖6大诗歌写作核心板块

系统构建语言表达能力

写诗,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可以系统习得的能力。

区别于市面上“读一首讲一首”、漫谈赏析类的少儿诗歌课,在课程的学习上,我们分成了【主题—语言—创意—情感—形象—认知】6大版块,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精心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诗歌学习体系,打通诗歌阅读写作全流程。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从“写得像诗”到“写出自己”,带孩子走出作文套路,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逻辑和诗性视野。

为了满足更多学员的需求,本次课程特别推出2种规格:纯享版与训练营版

NO.3

训练营课程服务:

72天陪伴式学习

500分钟视频课+直播答疑2次

作业点评+发表推介

1、真人出镜视频+PPT动画呈现,亲切又实

本次课程是冯娜首次将十余年教学经验整理为完整课程体系,既有中外名诗精讲,也有学生作品分析,结合PPT课件呈现,为孩子打开语言创造力的大门。

△课程试看片段

2、讲师直播答疑+陪伴式社群服务,扫清学习障碍

72天助教全程伴学,督促孩子按照学习计划进行上课、打卡,2场视频直播答疑,一站式解答课程中以及平时写作中的学习疑惑。

3、作业由老师亲批,优秀作品将推介发表

结课前将布置一次作业实战,检验学习成果。作业将由冯娜老师亲自批改,优秀作业将有机会由老师亲自推荐,在国家级、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4、独家课程福利

报名学员请务必在课程界面添加班主任微信,发送订单截图,班主任将在开营前邀请你进入学习群。

录播课程与直播答疑,更新后可随时回看

“中国作协四大文学奖”之“骏马奖”得主

诗人、作家冯娜亲授

汇聚十余年一线少儿诗歌教学经验

500+分钟课程,70+诗歌经典作品拆解

涵盖主题、语言、创意、情感、形象、认知6大板块

打通阅读→思考→创作的完整链条

开启孩子与世界的诗意联结

原价699元

现在下单享早鸟价399元!

点击下方按钮,订阅课程

更多文学好课

点击南周书院店铺了解详情

欢迎关注“南周书院”

福利赠书 | 写作答疑 | 干货资料

在这里,看见生活,看见自己

(本文为推广信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懂现代诗没法应对高考?语文高分分水岭来了!,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