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生活
民法典里的“维权密码”
生活中难免遇到糟心事、烦心事:邻里起矛盾、合同遭违约、公共利益被侵害……别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早已给出答案,检察机关更能用“硬核”职能为你撑腰。今天就来说说,当民法典遇上检察力量,会碰撞出怎样的维权火花?
01
民事监督
给司法公正加道“安全阀”
家住顶楼的王阿姨最近犯了愁:楼下住户私搭阳光房,挡住了自家采光,法院判决却未支持其诉求。无奈之下,王阿姨向检察院申请了民事监督。
民法典怎么说?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明确,相邻权利人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处理相邻关系。私搭乱建影响他人权益,属于违法行为。
检察院能做什么?
如果觉得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错误,或审判程序不规范,可向检察院申请民事监督。检察机关会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监督司法公正,让合法权益不打折扣。
02
支持起诉
为弱势维权搭座“助力桥”
农民工老张碰上了糟心事:包工头拖欠工资半年,手里只有一份简单的劳务合同,想打官司又不懂流程。这时,检察院的“支持起诉”帮了大忙。
民法典怎么说?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包工头拖欠工资,显然违反了合同约定。
检察院能做什么?
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若因合同纠纷、劳动报酬等权益受损,又无力独自维权,可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检察机关会帮你梳理证据材料,让维权之路不再难走。
03
公益诉讼
为公共利益撑起“防护盾”
小区旁的化工厂偷偷排污,导致河流变黑、鱼虾死亡,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却不知道该找谁讨说法。这时,检察院的公益诉讼站了出来。
民法典怎么说?
《民法典》第九条确立“绿色原则”,明确民事主体从事活动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要承担修复、赔偿等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
检察院能做什么?
当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等公共利益被侵害,而没人管、管不了时,检察院会挺身而出,通过公益诉讼追责,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从邻里小事到公共利益,从个人维权到司法公正,《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检察机关的民事监督、支持起诉、公益诉讼职能则是“权益守护利器”。遇到法律难题别迷茫,记住:法律撑腰,检察护航,你的合法权益,我们共同守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典”亮生活 | 检察官带你读懂民法典里的“维权密码”,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