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生活百科

高端访谈|《民法典》为何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是我国立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新要求、新期待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民法典》第1条开宗明义规定了法典的重要立法目的之一就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相较于各民事单行法,《民法典》形成了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充分保障了人民权利的实现与发展。

第一,《民法典》对人民权利做出了周详细致的规定

《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典,其七编就是紧紧围绕着人民的权利来展开的。

总则编”宣示民事主体在享有权利的法律资格上一律平等;“物权编”强调各类不同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合同编”规定法律对交易繁荣的促进和对主体在交易中所获利益的肯认;“人格权编”揭示法律对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提供的根本保障;“婚姻家庭及继承编”表达法律对家庭秩序的重视和对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权的维系;“侵权责任编”展现民事主体受到权利侵害后所能获得的法律救济。

可以说,《民法典》的颁布是民事权利的体系化表达,《民法典》的实施是民事权利的体系化保障。

第二,《民法典》妥当把握了民事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公权机关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权利,这是公权机关的消极义务。《民法典》为人民群众的民事权利筑就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主张公权力没有合法正当的理由,不能超过这道屏障进入民事领域,侵扰民事主体或者侵害民事权利。《民法典》在诸多地方明确规定了公权机关不得侵犯民事权利的法律义务,有力制止和预防了公权机关对民事权利的可能侵害。

其次,公权机关不仅不能侵犯民事权利,还要积极为民事权利创造更好的实现条件和保障措施,这是公权机关的积极义务。切实贯彻《民法典》的权利保护精神,把《民法典》中的具体制度、规定落到实处,是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路径。

第三,《民法典》为人民权利提供了周密保护

如果权利被侵害后得不到救济,再多的权利规定都会沦为空话。《民法典》各编均对民事权利的救济进行了周全细密的规定。

例如,总则编民事责任章第179条规定了11种权利受侵害后的民事责任,建立了我国民事责任体系;物权编物权的保护章规定了物权保护的各项制度,第239条还规定了各项物权保护制度可以合并适用;合同编违约责任章详细规定了各类违约责任制度,严密保护合同权利人;人格权编中诸多权利保护的创新规定,例如第1023条第2款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使声音有了独立的新型人格权“身份证”,是人格权编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对人格尊严和人格利益的极大重视,等等。

这些制度创新,为人民权利提供了更强的保护程度和更多的保护路径。

第四,《民法典》开创了诸多对特殊主体的保护制度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民法典》对一般主体提供保护,对特殊主体的保护也周到细致,典型如《民法典》中新增了对胎儿利益和死者利益的保护条款。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本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无法享有民事权利。在《民法典》生效之前,如果母亲输血时感染艾滋,使胎儿也感染艾滋,只有母亲基于健康权受损可以获得损害赔偿金,胎儿无法取得独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为了更周延地保护胎儿利益,《民法典》第16条规定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况下,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解释该条规定时,损害赔偿也被包括在“情况”之中。于是,在《民法典》生效之后,胎儿在母腹中就可以由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起诉要求损害赔偿,这强化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在征收集体土地时,最高人民法院还做出过把胎儿列为安置对象进行补偿的判决。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死者丧失了权利能力,就无法享有任何权利。但是,假如一个人过世之后,有人出版非法出版物披露死者的隐私、诋毁死者的名誉,难道就任由不法者恣意妄为?这显然有违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

《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此举不仅有利于保护死者近亲属的精神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民法典》开创了诸多新型保护制度,来回应新时代的权利保护需求

典型如针对当下骚扰电话、骚扰信息肆虐,个人信息泄露大量发生的情况,《民法典》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此举有利于应对信息时代环境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使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安全感。

《民法典》总则编第111条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列入受法律保护的序列,《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规则。《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的基础性规定,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后续立法做出了指引,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奠定了民事基本法上的立法基础。

本文节选自《领导文萃》2024年1月下“高端访谈”栏目《〈民法典〉为什么重要——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于飞教授》

特约记者 | 李秀梅

责任编辑 | 简一

微信编辑 | 一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端访谈|《民法典》为何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