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短剧赏析

孟子名句赏析2

 

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

译文: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注释:雠:仇敌。

赏析:此句阐述了关于君臣关系的观点,孟子认为君与臣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君对待臣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臣下回报君王的态度。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注释:权:秤锤,这里名词动用,就是用权称量的意思。

赏析:儒学非常注重人的自我反省,只有经常衡量、反省,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做到至诚而不能使人们感动,是从未有过的事;同样,缺乏诚心的人是无法感动别人的。

注释:诚:真诚无妄。

赏析:此句强调了诚实的价值,并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秉持诚实和正直的处世原则。

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译文: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

注释:好:喜好;喜爱。

赏析: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注释:不若:不如,比不上。

赏析:指君子若没有向善之心,没有羞耻之心,就不会见善思齐、不断进步了。

6、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译文: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才德,君子就会对此感到屈辱。

注释:声闻:名声。

赏析:此句强调了务本求实的处世原则,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

7、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

译文:不能拘泥于字面的解释而误解诗句的含义,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含义而误解了原意;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诗句的意思,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

注释:逆:揣测。

赏析:此句提出了对诗歌作品进行评论、鉴赏的方法,孟子认为,分析评论诗歌,应当根据作品全篇的立意,去探索作者的心志,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8、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

译文:不能拘泥于字面的解释而误解诗句的含义,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含义而误解了原意;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诗句的意思,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

注释:逆:揣测。

赏析:此句提出了对诗歌作品进行评论、鉴赏的方法,孟子认为,分析评论诗歌,应当根据作品全篇的立意,去探索作者的心志,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

译文: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注释:尧舜:尧舜是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泛指圣人。

赏析:此句鼓舞了人向善的自觉性,指出了普通人也能成为圣贤人的可能性,一个人能否到达这个境界,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决心去做,为善为恶都在于自身的所作所为。

10、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章句上》

译文:我没听说过自己不正而能使别人端正的,何况是屈辱自己来端正天下呢?

注释:枉己而正人:指自己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赏析:此句说明在追求正义和公正的过程中,个人自身的修养和行为至关重要,只有自身做到正直和诚信,坚守原则和尊严,才能真正地影响他人。

11、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孟子·尽心章句上》

译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修养或涵养可以改变人的素质,对人的影响是巨大无比的!

注释:居:生活环境。气:气度,气质。养:供养。

赏析:此句强调了人与环境、身心的密切关系,居住环境、工作职位、交朋友等等都可以影响人的气度,左右人的气质,提醒我们要选择良好的环境,塑造适宜修身养性的氛围。

12、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译文:寻求有一定的道路,得到得不到也有一定的规律,寻求这个行为方式对于是否能得到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寻求只是外在的行为方式。

注释:有道:有正确的方法。

赏析:这句话告诫我们,在追求任何事物时,应当注重过程、放下结果,重要的不是追求的结果,而是追求这个过程本身。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注释:本:基础,根本。身:自己,个人。

赏析:此句强调了“修齐治平”的治国思想,说明治国在于治人,孟子一向重视民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此思想对后世历代治国方略的制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自己戕害自己的人,是不可能与他有交流成果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与他合作干出成绩。说话诋毁礼义的人,这是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的,这是抛弃自己。

注释:暴:残害,糟蹋。非:诋毁,破坏。

赏析:人本来都有天赋的善性,可有的人却“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有很好的精神家园而不住,有正路而不走,否定礼义,不能自觉居仁由义,这是自暴自弃。

1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译文: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注释:敬:尊敬。

赏析:世事都是互为因果的,如果一个人不吝惜自己所有的——不论是有形的物质财富,还是无形的时间、关怀,这样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良好作为,收到很好的回报。

1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讲信用。

注释:义:节义。

赏析:此句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1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即使是自然界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只经阳光温暖照射一天,却让它寒冻十天,也会没有能存活的。

注释:暴:同“曝”,晾晒。

赏析: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恒心和毅力,才能收获成功。

1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译文: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注释:在位:原指居于君主的地位或官吏任职做官,现也指当政。在职:担任官职。

赏析:此句说明在任命领导者、执行者时,要考虑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以便实现更好的领导和组织效能。

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见人遭遇不幸就会感到同情怜悯,这是人之常情。

注释: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赏析:指同情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本性。

20、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

译文:吟诵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注释:颂:通“诵”,诵读。

赏析:此句讲述了孟子关于交友的方法和修身的原则,后演变为诗文评论的方法,要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必须考察作者的思想经历,避免孤立主观地附会作者的意图,对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2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注释:禽兽: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赏析:此句体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

2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如果不用圆规和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

注释: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赏析:此句后演变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俗语,做任何事情,小到个人的言行举止,大到国家的治理,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不能成功。

2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注释:甚:超过。于:比。故:所以,因此。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赏析:此句从正面论证道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展现了一个人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为了短暂的生存而放弃更高的追求。

2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译文: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注释:恒产: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放辟邪侈:肆意为非作歹。

赏析:此句说明拥有固定产业的重要性,只有拥有稳定的财产和收入,才能使人们感到有安全感,保持心态的稳定和平和。

2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

译文: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

注释:挟: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赏析:此句阐明了交友的三个原则,交友应该基于人的品格、德行。

26、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译文: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

注释:气:人的精神状态。帅:同“率”。

赏析:此句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志向是人的意气、感情的主帅,人要坚定自己的思想意志。

2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注释:以:凭着,借口。笑:耻笑,讥笑。

赏析: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8、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

译文: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注释:“修其身”的意思是指君子要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和素质。平:治理。

赏析:此句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能力与道德,为社会作出贡献。

2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能局限于文字本身而忽视优美的辞藻,不能止步于优美的辞藻而忽视了诗人之志。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注释:逆:揣测。

赏析:此句提出了对诗歌作品进行评价、鉴赏的方法,孟子认为,解说《诗》的人,应当用自己的心去推求诗意,探索作者的心志,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诗意。

30、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注释:存:生存。

赏析:此句强调了顺应天道的必要性,劝诫人们要遵守自然规律与社会潮流。

3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章句上》

译文:杨子主张一切为自己,如果拔下一根汗毛能够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做。墨子主张兼爱,就是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他就去做。

注释: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杨朱。取:采取,实行。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墨子。兼爱: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

赏析:杨子主张“为我”,孟子不赞成,墨家讲“兼爱”,孟子认为这是无父无君,杨子的“为我”和墨家的“兼爱”都是“执一”之道,是“举一而废百”,因其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所损害。

32、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要想高耸,必须凭借山川丘陵;要想低下,必须凭借江河湖泊。

注释:因:依,顺着。川泽: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

赏析:此句以山川湖泊为喻,说明治国安邦必须要“行先王之道”,借鉴前人优良的经验和方法。

33、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

注释:过:错误。

赏析:指君子为人谦虚,懂得自省,能够虚心接受意见。

34、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

译文: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注释:说:向……进言。

赏析:指不要过分迷恋、畏惧权威,面对重要人物时,应该保持冷静、平等的心态,不要因为对方的地位或权力而感到畏惧或自卑。

3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译文:耸着肩膀,做出媚笑,比夏天在菜园里干活还难受。

注释:胁肩:耸起肩膀。病:这里指难受。畦:田园

赏析:指阿谀奉承之人虚伪的样子令人厌恶。

3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注释:离娄: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公输:春秋时有公输班。或称鲁班,为鲁国巧匠。师旷: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

赏析:孟子提出,施行“仁”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遵循“先王之道”,以此作为标准和手段,来制约统治者的言行,统一社会思想,引导天下所有人为善除恶。

3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译文:有志之士不怕弃尸沟壑,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注释:壑:山沟。元:头颅。

赏析:此句赞扬了有志之士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鼓励人们为了国家民族事业坚持正义、视死如归,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38、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令制度不能自行实施

注释:徒:只,仅仅。自行:自行实施。

赏析:孟子认为。如今的君王虽有仁爱之心和仁爱之名,但百姓却享受不到他的恩泽,其政治也不可为后世所效法,这都是因为“不行先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光有好心肠不足以为政,光有好办法自己也做不了,因此必须要“遵先王之法”,治国安邦只要“行先王之道”。

3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没有固定的财产却有坚定的心志,只有士阶层能做到。

注释:恒产:长久经营的产业。恒心:坚定不变的信念。

赏析:指君子拥有崇高的道德和坚定的信念。

40、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我讨厌死亡,但是有比死亡还让我厌恶的事情,因此,虽然有的事可能让我死亡,但不做这件事就得面对更讨厌的事,所以这件事就算可能致死,我也不能逃避。

注释:恶:厌恶。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

赏析:孟子的舍生取义,激励了历代志士仁人为实现伟大理想,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奋不顾身,组成了我们民族正气歌的一个强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名句赏析2,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