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策划

陶艺主题活动 | 每一抔泥土的重生都是青春的匠心印记

 

【来源:重庆晚报】

为积极响应青年群体对个性化、体验式文化活动的热切期待,4月15日,重庆车务段团委联合重庆晚报·厢遇在栖山陶言陶艺工作室,成功举办了“橙C沙龙”青年夜校之陶艺手作体验课。本次活动以“陶艺手作·泥土的重生——以指尖温度唤醒泥土生命力,用匠心创作传递生活美学”为主题,吸引了重庆车务段20余名青年职工热情参与。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

活动以“大师导赏”拉开序幕,陶艺老师通过仰韶彩陶、宋代名窑等历史脉络,生动展现了中国陶艺的千年传承。同时,老师还展示了青花瓷、紫砂壶等经典陶艺作品,并详细讲解了不同烧制工艺之间的差异,让青年职工们对陶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操环节,陶艺老师亲身示范“菊花揉泥法”,着重强调排出气泡、均匀泥料的重要性;演示基础拉坯动作,包括中心定位、提拉塑形等,耐心提示手部发力技巧;展示动物、器皿等基础造型,分享“减法雕刻”与“加法堆叠”的实用技巧,为后续的创作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年们分组体验了“菊花揉泥法”和拉坯塑形技巧,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泥土在指尖逐渐成型为茶杯、花瓶甚至融入铁路元素的创意作品。“第一次知道拉坯要‘心静手稳’,就像我们检修设备一样需要专注力。”青年职工小张笑着展示他的“迷你蒸汽火车”泥坯。陶艺老师点评道:“青年们将职业特色融入创作,比如信号灯纹饰、轨道造型的笔筒等,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行业的巧妙结合。”

减压体验与匠心传承

在创意塑形环节,青年职工们两人一组,领取陶泥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拉坯练习。他们自由选择茶杯、花瓶、动物摆件等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陶艺老师也适时提供灵感建议,融入铁路符号、重庆地标元素等,让作品更具特色。

“捏泥巴时什么烦恼都忘了,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青年职工小倩在釉彩绘制环节为作品添上洪崖洞剪影,她表示活动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更让她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重庆车务段团委书记张鲜伟在活动现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技能课堂,更是为了精神赋能。希望青年们通过陶艺的‘塑形’与‘打磨’,感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把这份匠心带回岗位。”

最后,活动评选出三个最佳创作作品,并为创作者颁发精致纪念品,以资鼓励。青年职工们手持作品合影留念,这些陶坯经烧制后将作为“成长纪念品”回到创作者手中。正如寄语卡上所写:“每一抔泥土的重生,都是青春的匠心印记。”

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泥土重生”与“心灵减压”的双重赋能,更在青年职工中传播了传统文化,培养了匠心精神。未来,重庆车务段团委将继续秉持服务青年职工的宗旨,策划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青年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蔡静

责 编:张 亚

主 编:周 圆

总值班:严一格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艺主题活动 | 每一抔泥土的重生都是青春的匠心印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