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技园区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活力,打造六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园区进入了打造高舒适度产业生态系统的新阶段。
2015年,开发区首批特色产业园授牌,16家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打破传统路径,依靠新服务,走出新路子,数据显示,近一年,特色产业园整体实现产值131.6亿元,同比(授牌前)增长58%;销售收入214.4亿元,同比(授牌前)增长45%,如此快速发展背后的支撑到底是什么,现在就带您走进园区看发展。
变化往往环环相扣,在时间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表层掩护下,关键的跨越和变革已经发生。
十年前,不管是经海路还是科创十三街,都还是玉米地,用锋创科技园董事长张寒燕的话说:“那就是青纱帐里划未来。”
十年后,科创十三街的18号院已经成为“京城最美产业园”,锋创科技园的名字从亦庄飞出了北京,成为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惟一选中的合作伙伴。
锋创科技园
三年前,32栋楼竣工运营,17万平方米的建筑对于张寒燕这个曾经在房产经纪圈叱咤风云的金牌销售来说,本以为是毛毛雨,没想到招商开局却是问者众众,来者寥寥;或许真应验了成功学上的那句老话:每一个登顶巅峰看到日出的人,都经历过漫长的黑夜。
三年后,锋创的单位租金创下了开发区最高,入住率却也是数一数二的高,进驻企业近400家,产业范畴遍布人工智能、细胞免疫方向、机器人、互联网,建设成北京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
放到全局的角度来衡量,方能掂出分量。数据显示锋创科技园的均产值位居产业园之首,高出开发区平均水平几倍。
从零到1,从1到无穷,锋创的思维、抉择和路径,究竟蕴藏了什么奥秘?
路子由窄变宽
接轨亦庄产业谋划科技园区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
“为什么会想到在这里建设产业园?毕竟10年前,这里还是农田一片,既没有便利的交通,更没有京东作邻。”百亩土地总投资近11个亿,这可不是个小动作,在很多人看来,张寒燕从节节高涨的住宅地产转型科技地产,真是一个大赌注。
“其实,我的转型都是被动的。”下午四点才从会议室走出来的张寒燕刚刚还一脸倦容,为新项目奔波了仨月没空歇息的她一开口就又恢复了神采飞扬,欣然回顾了迈出关键性的那一步。
曾经在大学任职金融讲师的她,1995年创办了一家房产策划代理公司,不到5年公司就成为北京房地产界赫赫有名的金牌销售服务机构,位列北京十大代理行。看好地产机遇的她,2000年开始她又从乙方变成了甲方,开始做房产开发,领秀硅谷、翠林漫步就是她的得意之作,她非同一般的销售能力,被中关村软件园的承接商看上,一起建设了软件园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开启了她接触科技企业的大门。
那时,她还没想到,这扇门将为她开启另一段新的人生,与产业地产结下不解之缘。
“就是在中关村软件园招商期间,偶然接触到了北京亦庄的领导,了解到开发区希望建设科技园区的希望。”撩撩耳边的短发,张寒燕朗朗笑言,我咨询了做相关产业的朋友,大家觉得不错,来到亦庄一看,名企林立,那等什么,就这么拍马过来了。那一年,是2008年!
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张寒燕却相反,她每一次都能纵身扑向机遇。
一头扎进开发区的让张寒燕拔剑露锋,用17万平方米的产业综合体为自己斩出了一条融合创新之路。
变化由表及里
缩小距离之劣势彰显美和优
走进锋创的所有人,第一个感觉都是:天哪,好美!
红砖熠熠、绿草茵茵、水流潺潺,殊不知,为了建设一个不一样的科技园,张寒燕带领她的团队费了多少的功夫。
“地处尚待发展的区域、交通又不便,客户为什么会选择你?我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去建园区。”在销售一线奋战多年的张寒燕,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客户着想,她说首先要为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创新思想的环境,让人一来就先爱上园区,而且满足他们的经济适用需求,由此她给设计者提出了花园最大、房子小到最小、高到最高、矮到最矮,房间不浪费一丝空间。
“每一掊土都是我们一铲子一铲子翻松软,然后请英国的高尔夫球场设计师做成景观造型。”张寒燕自豪地说锋创科技园绿化覆盖率高达50%,草丛的小草都是按株补种。
建筑环境要美,园区服务要优,好强的张寒燕为了服务好园区的企业,曾经跟踪园区职工看他们喜欢去哪儿吃饭,并一口气拿出5000平方米的地方建设不同类型的食堂,创新地与京东嫁接先后创办园区产业交互式公共服务平台、京津冀人才基地、发起文创联盟,为园区企业搭建平台、集聚资源。
“锋享!”入驻企业这样评价锋创的服务。 “园区不仅环境非常优雅,春夏秋冬各有特色,而且服务入驻企业的意识也特别强,在这里经常会有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和政策宣讲班为园区企业服务,园区管理方还通过对接资源,为关联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很受大家欢迎。”入驻企业勃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岳超说。
行走在锋创,可以看到各种要素充分流动,感受到的是发展的魄力、共建共享的魅力。
格局由小到大
不为眼前毛利只待瞪羚之企
张寒燕说,不急于求成,慢慢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就会成全一切。
她也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
2014年12月10号园区竣工,2015年正式招商,园区的推广开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锋创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席卷全国,总理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激发了张寒燕的创新思维,她选择联手了在创客空间上地产红人毛大庆,锋创优客工厂和毛大庆的联姻,让锋创抢到了“头条”,高调登台美丽亮相。
“张总对入驻企业太挑剔了,别人家的销售只要来了客户就留,我们不行,要选优。”锋创的销售员曾如此张寒燕的严格,可在张寒燕看来,这是必须坚持的底线,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要放远眼光,要符合北京亦庄对产业园区的定位,一个企业家必须对自己的使命有所认知。
“开发区给予了园区众多扶持,挂牌特色产业园、发起文创联盟、京津冀人才平台的建立都离不开管委会及各部门的帮助,企业能回馈区域的就是与区域发展的脉动合拍,为区域发展活力添源。”张寒燕说,你关注什么就会有所回报,对于有潜力的公司我们全力争取,要扑下身子去倾听。
果不其然,一大批创新前沿技术驱动型的公司蜂拥而至,世界500强企业——栗田工业(日本)、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当纳利、中国科技创新企业——覆盖欧洲、全美最大的内容渠道供应商东方嘉禾、全国最大在线教育平台——对啊网、医药类龙头企业兴齐眼药、G20峰会安防服务商——航天易联、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创办国内知名基因检测治疗机构——呈诺医学,名声响亮发展迅猛。
坐标由近到远
从亦庄样板冲击世界级园区
三年前,锋创开园的时候,张寒燕曾经为她的小伙伴们描绘了一个小目标:第一年,让亦庄认识锋创,第二年,让北京市认识锋创,第三年,聚集一批优质企业成为科技主导园。
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空置的楼层内不是没有企业来,而是她要留给合适的企业。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这个曾被房地产行业称之为“立在潮头的女人”显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这次她又一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上——打造建立国家AI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级的园区进军。
有人说,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张寒燕即是如此,在去年一次走访亲戚的旅途中,她偶然捕获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个世界前沿的风口,便坚持要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学术非营利研究机构——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的技术引进中国,并再次展现了她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在今年3月引进了DFKI柏林分所所长汉斯·乌丝克尔特博士,完成了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创建。
迄今为止,不到4个月的时间,深知无限已经开展了多个项目的合作推进,产品的研发也在加速。
“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 除建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我们还建设了中德合作创新中心、并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合作,实现了以科技为核心的原创企业大踏步地飞跃, 争取到2020年建成世界级高科技园区。”锋创的目标清晰而坚定。
爱默生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她让路。
所以,锋创这张成长的蓝图不应被定格,因为它还会被注入更多美妙而极富生机的色彩。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砥砺奋进的五年|这个女人不寻常,百亩玉米地建成京城最美园区,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