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食烹饪

川菜魂未变!麻辣只是我的个性

 

让它姓川可好

日前,读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川菜的危机:传统的滋味哪儿去了》,文中说川菜目前是表面繁荣,背后其实是个乱象;还说现在的川菜厨师好像都喜欢大量用辣椒花椒,因为摒弃了传统,才使得川菜逐步走向没落。笔者在细读文章后,心中也生出些感慨,遂写下这篇短文。

石头村张二娃长得特别帅特别帅,凭借高颜值,跳出龙门当了明星。邻居王大爷就不高兴了:“农村娃儿,你就应该像狗蛋、二丫他们那样,在家跟着妈老汉(妈和爸) 栽秧打谷子,你跑外面去唱歌跳舞,不种庄稼,早晚会被饿死的。”

这年头,长得帅,也是罪过。

麻辣是川菜的一个非常鲜明的个性,川菜从业者将此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赢得了众多食客的认可,难道这有错吗?

偶尔会冒出一个念头:要是唐明皇至今还在当皇帝,我们会不会笑话他,咋个不喜欢亭亭玉立的美女,而偏偏喜欢胖妞杨玉环?

现在我们看川菜当年用红萝卜和南瓜雕龙刻凤装饰的菜肴照片时,总会哑然失笑,可当年那是真真实实地在各地餐馆酒楼流行。记得那时候的我们,普遍觉得这么弄就是漂亮啊。

任何事物,都应该在变革中发展。川菜烹饪,国之瑰宝,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留下自己时代的足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川菜肯定会随着市场的需求做相应的改变。淘汰某些东西,光大哪些方面,这都得市场说了算,而不需要由专家学者来决定。

川菜绝对不会没落,更不会消失,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危言耸听。因为川菜就是老百姓吃的菜,好吃实惠,个性鲜明,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不过,假如……

人家做个凉拌鸡,你老规矩都要定个标准,只许用陈醋加饲龄为一年左右的公鸡肉;人家炒个宫保鸡丁,往里面加了青笋丁,你就吹胡子瞪眼睛,怪人家乱来;人家炒回锅肉,你一定要求选用猪坐臀肉,五花肉绝对不行;花椒一定是要汉源的、豆豉一定是要永川的;做麻婆豆腐汆水时,一定不可以加老抽;炒青椒肉丝就必须得一锅成菜,要是先滑油,那你就错了。

那么,李老三,我们还是来说说今天的天气吧。

遥想当年,我初学川菜的时候,成都一位有名的老师傅也是这么告诫我们的:海鲜要吃本味,不可以蘸蒜。如果下锅后用了辣椒花椒,那就是暴殄天物。如果大家都这样,我想,那肯定不会有后来风靡全国的香辣蟹、干锅虾之类的流行菜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傅经常带领一帮川厨闯荡江湖,不过他总是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随后又会愤愤不平地对我们说:外地人不理解川菜,老板非要我们乱整。我做了几十年的川菜,难道自己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吗?

记得我第一次去天津事厨的时候,我们炒的鱼香肉丝被客人投诉不地道、不正宗——因为鱼香肉丝里面没有加香菇丝和红萝卜丝。后来在弄清缘由后,我们乖乖地改了。

我认为,厨师继承传统,但应当不拘泥于传统,推什么样的菜只能以市场为依据。

倘若我们现在依然津津乐道于凉菜的24种味型、回锅肉的108种炒法,那是不是类似我们陶醉于四大发明的骄傲,古长城、大运河的功绩?

君不见如今大街小巷个性餐馆每天都排队若长龙,对此你可以不屑一顾,多年以后你再回想起现在的情况时,依然会有不屑一顾的轻蔑,但是你得承认一点:现在,就是这些有个性的餐馆在食客当中最受宠。

老师傅们淡定一些吧。

那些年,您们为川菜的繁荣付出了许多许多,我们餐饮后辈都铭记着。不是你们传承下来的某些菜不好,也不是我们只喜欢改变,打个比方吧,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也有个审美疲劳问题,对于食客的口味亦然。各位老前辈您们放心吧,不管我们把蒜泥白肉垒成堆、裹成卷,还是让它站起来晾成片,都请放它一马,我想说还是让这些菜姓“川”吧。因为它们的魂没有变。

骆驼 / 文

----------

《四川烹饪》杂志--中国餐饮界品牌刊物;更多精彩、专业内容 ! 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四川烹饪杂志 微信公众号:scprweixin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川菜魂未变!麻辣只是我的个性,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