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演讲稿

大学英语榜单刷屏,你被平均了吗?家长视角扎心了

 

小赵妈妈来聊聊,最近看到个特别火的话题,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都是刷屏的那种。就是关于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分数出来的榜单,媒体铺天盖地在说哪个大学平均分高、哪家院校学霸多,每个大学生都忍不住要查查自己学校在哪儿。尤其是今年,全国25所医学院的六级均分竟然能到478分,居然把外语院校都甩到了后面。这一下,英语专业的同学都有点压力了,毕竟医学专业的英语难度也真的不小,很多医学同学一直都要翻译文献、看国外临床资料,磨练出来就是“人形翻译机”了。

后台消息一出,学生们就炸锅了。榜单的成绩数字,看着刺激,其实也有不少门道。比如有的双非院校(就是不是985、211的那些大学),统计成绩的时候,把那些缺考或者弃考的人也算进去了,这样一来,真实的过级率就没有数字上好看。据说这样统计,六级的通过率差不多能多出12%。更有意思的是,听说北京一所985高校还把英语实验班的学神们全员600+的成绩也加入了全校的六级成绩统计里,硬生生把学校的平均分拉高了三十多分。这样其他普通班的同学一看自己的分数,再看平均分,直接自信心都没了——一个“被平均”气得直跺脚

其实,类似的现象每年都有。尤其是理工科强校,四六级过率其实不算很高,尤其今年看到有学校四级通过率不足40%,评论区一下子冒出两千多条留言,都说“终于发现我不是一个人”。这还不算,近年来有的高校早已经把四六级成绩跟学位证书脱钩了,意思是四六级考不考过,都不影响你能不能顺利毕业。可是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还是喜欢看550分以上的成绩,留了一个隐形门槛。想保研的孩子们,考完六级还要去刷雅思成绩。有数据说,拥有6.5雅思分数的考研生,复试通过率甚至比只有六级550分的高出了不少。看来现在社会更喜欢英语能力复合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刷四六级分数的同学。

看到这些榜单、讨论,还有妈妈群里的聊天,心里既有点慌,也觉得挺有意思。想起家里孩子那会考四六级,是真的焦虑。朋友圈那会总有人晒分数、说自己考多少、英语班的同学又拿了高分,别说孩子压力大,家长们都在背后捏把汗。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既没什么英语天赋,也没“开挂”班级的资源,每天就是安慰孩子“你已经很棒了”“不和别人比”,可是真到查分的那天,谁都会偷偷和榜单上的“平均分”较劲。

说实话,孩子不是那种喜欢刷题的人,这种全国大榜单一出来,她会说“妈妈,他们都考那么高,我是不是要加把劲了”。我就告诉她,自己的基础什么样自己清楚,没必要老让榜单牵着鼻子走。她英语基础还不错,最后四级顺利过了,六级也考到480多的分数。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挺不自信,总觉得同龄人都很厉害,自己是不是落后。每次成绩下来,还要和同学们核对平均分,生怕自己差距大。有一回她自嘲说,榜单又不是人生终点,拿来打气可以,但别让自己卷进去了,我听到真的既心疼也骄傲。

现在社会环境竞争特别激烈,成绩、证书都挺重要。可我想起身边一个做HR的朋友说得特别好,说六级、雅思这些分数确实有加分项,可企业看得越来越多的,其实是实战能力,比如你能不能独立翻译一份国外文献、能不能把专业术语讲清楚。朋友圈讨论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说成都有个医学院,去年开始不给学生强制四六级,反而做医学英语水平考试,结果毕业生三甲医院录用率反而高了15%。这说明了啥——用人单位其实想要的是能用上的能力,而不是简历上一串漂亮的数字。

作为80后家长,自己也经历过那个死盯分数的年代,一路风风雨雨看着自己和身边人长大,知道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偶尔也能变成思维的“枷锁”。不否认成绩单和证书的分量,关键是不管怎么统计,统计里没有你的努力和坚持,这些榜单也许不会记住每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点滴。考试成绩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露头,底下的积累、汗水和自信,同样重要。榜单更新只是一时,想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还是得多和她聊聊目标在哪里,怎么把英语扎扎实实学透,去干点和专业相关的实事儿,而不是光为了一张数字拼命卷自己。

每年的榜单都会有新花样,谁上榜谁下榜,数字总在滚动。成绩重要,生活里的自信和成长更不能丢。不做被平均的分母,不盲目内卷,让孩子看到努力以外的更多可能。每一个阶段都珍惜当下,不让榜单定义自我,相信孩子也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榜单刷屏,你被平均了吗?家长视角扎心了,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