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心得

吴恩达YC闭门分享:AI创业者必看的7大核心认知

 

上个月吴恩达在YC做了一场闭门分享,听完最大的感受:这是一份专为“真想做事”的人准备的AI创业认知地图。

很多人聊AI,聊的是趋势、AGI、终局预言;但吴恩达只关心一件事——怎么从第一个idea,到第一个用户,再到第一个可复用的系统,走得更快、更准、更有责任感。

以下是我拆解的7条核心洞察,送给所有想用AI做点事、搞AI创业的朋友

1️⃣ 执行速度才是核心变量,胜过一切幻想

“模糊想法=烧钱,具体方案=印钞”。具体到什么程度?得让工程师听完立刻能写代码。

执行速度不是瞎忙,而是能把创意快速变成原型,再用真实反馈打磨产品。你能跑多快,关键不是聪明,而是能不能把想法具体化,把验证节奏压缩到小时级。

2️⃣ 智能体=认知流程重写,不是API套壳

很多人把Agent当成“多轮prompt插件”,但吴恩达说,Agent的本质是让AI模拟“非线性思考”,像人写文章那样列提纲、查资料、反复修改。

Agent workflow的核心,是让AI从一次性输出变成演化式构建,从stateless prompt进化到有记忆、能反思、能协作的工作单元。谁能把业务流程转成Agent结构,谁就能定义新系统边界。

3️⃣ AI编程=表达意图的能力,不只是写代码

吴恩达说,未来的编程能力就是“新型表达力”。核心技能是:清晰表达需求、组合不同AI模块、具备技术判断力,知道哪里该微调、哪里该prompt。

这需要跨领域人才,越能跨界思考和表达,越能做出新产品。AI-native编程,前期别追求完美代码,先构建可快速重写、验证、迭代的系统。

4️⃣ 技术架构从“单向门”变成“可撤回式决策”

以前选错技术栈=半年白干;现在选错,下周就能重构。

工程没变简单,核心是开发成本下降、试错频率提升,组织要学会“快速判断+快速反悔”。判断力要求更高,更新频率从月级变成日级。

技术决策也在重构,从“赌一个方向”变成“构建可快速验证、快速回滚的闭环”。

5️⃣ 产品反馈成瓶颈,PM要进化为节奏设计者

工程效率提升10倍后,最大限制变成:做什么功能?用户要不要?怎么收反馈够快够准?

吴恩达见过PM和工程师2:1的配置——这不是反常,而是现实。未来组织优化,对程序员的需求其实在减少,提升获取用户信号的速度才是首要。

6️⃣ 创业成功=比别人早半年找到对的方向

“能不能做”不是问题,“值不值得做”才是关键。AI让做事变快,也让“做错方向”的成本变高,每错一步都放大后续资源浪费。

核心机制:快速验证原型+多渠道信号源+直觉更新系统。你能更新多快,就能决策多准。

7️⃣ AGI和“AI威胁”不是你现在该焦虑的

吴恩达对炒AGI、妖魔化AI安全很警惕。他说,真正的风险不是AI太强,而是滥用权力+封闭生态。

真正该做的,是负责任地使用+开放共享技术红利。封闭平台+安全话术=技术垄断的护盾;开源+多元协作,才是AI创新的护城河。

最后总结:

这场闭门分享没有预测AI多牛,吴恩达只讲了一件事:现在怎么用AI把事做成。

AI会加速一切,包括失败。执行速度是核心变量,判断力是护城河,反馈回路是竞争力。

你不需要all-in AGI,但你得学会拼出属于你的agent乐高。

如果你也在做AI产品、agent工作流,或者用AI重写业务系统,强烈建议把吴恩达这场演讲当作创业者操作系统升级的读本。

技术潮水会一直涌,但能穿越周期的,只有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的比别人更快做出来、更快做对、更快做成。

欢迎加入社群,一起探索、成长。

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击「在看」支持一下!分享给需要的朋友,让好内容传播得更远! 你有什么想法或经验?评论区聊聊吧! 关注我们,不错过每一篇干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恩达YC闭门分享:AI创业者必看的7大核心认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