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春夜的静谧中,藏着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共鸣。刘方平的《月夜》便是这样一首小诗,以寥寥数笔捕捉春夜的生机与朦胧,文字清淡却意境悠远,尽显言简意赅、语近情遥的韵味。
诗词全文
月夜
刘方平 〔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gēng shēn yuè sè bàn rén jiā ,
běi dǒu lán gān nán dǒu xié 。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jīn yè piān zhī chūn qì nuǎn ,
chóng shēng xīn tòu lǜ chuāng shā 。
译文
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了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倾斜。今夜偏偏感知到春天的暖意,新出的虫鸣声第一次穿透了绿色的窗纱。
赏析
前两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以“更深”点出夜的静谧,“月色半人家”勾勒出月光斜照的朦胧画面,“北斗阑干南斗斜”则通过星辰的姿态暗示夜的深沉,寥寥数字便营造出清幽的春夜氛围。后两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笔锋一转,从视觉转向听觉与感觉——“偏知”二字写出对春暖的敏锐感知,而“虫声新透”更是神来之笔:第一声虫鸣穿透窗纱,既宣告了冬去春来,也为静谧的春夜添了生机,于细微处见春意萌动。全诗无浓墨重彩,却以月色、星斗、虫声织就春夜画卷,将对春的喜悦藏在自然声响中,言简而意丰。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约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其诗多写闺情、乡思与自然景致,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与情思,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代表作有《月夜》《春怨》等,以细腻的观察和含蓄的表达著称。
小贴士
赏析时可留意“虫声新透”的妙处——“新”字强调这是开春第一声虫鸣,既显冬去春来的时节变化,也暗含生命复苏的喜悦;“透”字则写出声音的穿透力,打破夜的寂静,让春的气息变得可闻可感。结合“绿窗纱”的意象,绿色既呼应春景,也让画面更显清新,体会诗人以小见大的笔法,于细微处捕捉春夜的灵动与温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夜》赏析——爱上古诗词的言简意赅 语近情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