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新制作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将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震撼亮相!本次制作,国家大剧院力邀国际主创班底、集结十余位中外歌唱家,以华美的舞台呈现、强大的演出阵容带来“圆舞曲之王”巅峰巨作的全新解读,为观众带来乐与美的视听体验。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轻歌剧《蝙蝠》作为众多世界知名歌剧院在新年档期固定上演的“贺岁大戏”,其中精彩纷呈的乐段与唱段从1874年首演至今仍是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本期微信推送,我们邀请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董蓉老师为大家赏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中精彩的音乐片段,在首演前为大家做一个聆赏指南。
董蓉,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轻歌剧《蝙蝠》精彩音乐段落赏析
作为奥利地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具代表性的轻歌剧,三幕轻歌剧《蝙蝠》以诙谐笔触讲述了一个由“报复”引发的矛盾迭发的故事:艾森斯坦伯爵将其朋友法尔克打扮成蝙蝠模样戏弄,后者与伯爵夫人罗莎琳德拟联手报复。艾森斯坦因违法被判服刑,入狱前,他接受法尔克建议参加了亲王举办的盛大化妆舞会。舞会上,状况频出,先是艾森斯坦的女仆阿黛莱假扮演员险被认出,后是艾森斯坦对戴着面具的罗莎琳德百般调情。次日监狱中,艾森斯坦与罗莎琳德相互指责,但最终两人在法尔克的机智解围下重归于好。
▲ 圆舞曲是维也纳市民快乐自由、热爱生活的“音乐转译”
所谓:“音乐承载戏剧”。《蝙蝠》的戏剧情节推动皆有赖于音乐的中心表达作用,这其中包括:旋律优美的唱段、色彩绚烂的配器,轻松又不失典雅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展露等等。它们共同形塑了《蝙蝠》的“精彩”——自1874年首演到今天,该作品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上演频率最高的轻歌剧经典之一。
序曲
序曲,由《蝙蝠》里的优美唱段及管弦乐片段缀合而成,是歌剧中最受欢迎的篇章之一,经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出,并因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深入人心。
序曲一开篇,欢快热烈的气氛就扑面袭来。乐队奏出活泼的快板,曲调来自歌剧第三幕艾森斯坦的咏叹调。其后,两个主题先后华丽登场,一个悠扬婉转,另一个活泼生动,昭示出轻歌剧轻松逗趣的体裁属性。
随之而来的是序曲的核心部分——两段维也纳圆舞曲,热烈昂扬、欢快有力、生机盎然。第一段圆舞曲来自歌剧第二幕终场前盛大舞蹈场面的配乐,第二段圆舞曲则来自第二幕中的合唱片段。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源于奥地利的三拍子舞曲。作为享誉世界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通过其百余首圆舞曲的创作,确立了其旋律酣畅、节奏自由的风格特色,是维也纳市民快乐自由、热爱生活的“音乐转译”,这一切均在两段圆舞曲之中得以充分体现。
▲绘画作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乐团》
其后,音乐转为行板。歌剧第一幕三重唱罗莎琳德的一段抒情曲调《只剩下我留在家里》由双簧管呈现出来,哀婉动人,给明媚的圆舞曲覆上一抹孤独的阴影。但很快,活泼欢快的两拍子舞曲——波尔卡袭来,击碎了暗淡的顾影自怜,速度愈来愈快,随后,之前的几个主题再次重现,音乐抵达高潮,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慨然结束。
第二幕 《故乡之歌》
《故乡之歌》(也被称为《查尔达什》),是第二幕罗莎琳德的著名咏叹调。戏剧情境如下:艾森斯坦及其夫人罗莎琳德、女仆阿黛莱都隐瞒各自的身份参加了舞会。罗莎琳德戴着面具,假扮成匈牙利伯爵夫人,她唱起《故乡之歌》,意图让大家相信她的身份。
这首咏叹调唱出匈牙利明媚的阳光、茂密的森林与美丽的田野,生命的火光与欢乐的舞蹈,表达了罗莎琳德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经典的匈牙利舞曲形式——查尔达什承载了她的演唱,查尔达什通常由慢板“拉苏”、快板“弗里斯”两部分组成,前者 4/4 拍,舒缓忧伤,带有匈牙利吉普赛人的典型音乐特征,与罗莎琳德的深情讲述相契合;后者 2/4 拍,明亮欢快、快捷热烈,在该咏叹调三分之二处出现,伴随罗莎琳德的华彩演唱,似其内心情感与活力的尽情释放。
▲ 为了隐藏身份,罗莎琳德戴着面具假扮成匈牙利伯爵夫人
在这里,小约翰·施特劳斯将他独有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融入匈牙利音乐元素中,以富有想象力的写作笔触驱动音乐,使咏叹调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音效,令听者沉醉。
第二幕 《笑之歌》
《笑之歌》(也被称为《侯爵请听》),是歌剧第二幕阿黛莱的著名咏叹调,也是风靡世界的花腔女高音曲目。戏剧情境如下:阿黛莱偷穿罗莎琳德的礼服参加舞会。舞会上,艾森斯坦自称“列那侯爵”,阿黛莱则假装自己是演员。艾森斯坦怀疑其为女仆,阿黛莱唱起《笑之歌》予以反击。
这一唱段呈现出轻快的圆舞曲风格,旨在表现阿黛拉机智活泼、伶牙俐齿的性格,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阿黛莱以口语化的音乐表达,讥讽艾森斯坦,反驳了他对于自己女仆身份的断言;第二部分,经由平缓旋律的“递进”,对艾森斯坦的眼光予以嘲笑;第三部分,主要通过重叠起伏的花腔乐句、丰富娴熟的花腔技巧表现笑声。此处最具光彩:大幅度跳跃的音符,横跨三个八度的音域,不断变化的力度、超高音High D以及长气息的High C等等,均考验着演唱者对于气息以及音准的把控能力,故而,人们常称此曲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三幕
《当我扮演天真的乡村姑娘》
小约翰·施特劳斯对阿黛莱的刻画颇费心思,除了《笑之歌》,还有一首名为《当我扮演天真的乡村姑娘》的咏叹调广为流传,它们集中烘托出阿黛莱聪慧机智的人物个性,使其流芳百世,成为歌剧史上最著名的“女仆”。
《当我扮演天真的乡村姑娘》的戏剧情境如下:阿黛莱唱罢《笑之歌》后,监狱长倾心于她。第三幕中,阿黛莱来到监狱澄清身份,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希望监狱长助其成为真正的演员。
这一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阿黛莱模拟演绎的三个角色构成。第一部分,阿黛莱唱出轻盈优美的旋律化身为天真浪漫的乡村姑娘,如小松鼠般快乐,施展魅力诱惑帅哥;第二部分,转为庄重的进行曲风格,她又成为了高傲威严的女王;第三部分是2/4拍的小快板,音乐变得活跃灵动。阿黛莱戏剧性地演绎了娇嗔柔弱的巴黎名媛:幻想年轻的伯爵垂涎于她,她又费尽心思求得丈夫的谅解。最后,在结束句中,她以含有超高音High D的花腔演唱,华丽收尾。
▲《蝙蝠》含有一连串的矛盾与误会,但最终在欢笑中达成了和解
诠释以上三种角色,既触及到快速的华彩音阶、大跨度音程,强与弱、断与连的平衡,以及音色、气息的处理等技巧问题,又关乎如何融入三种角色内心世界的表演问题,考验着歌唱家的演唱水平和表演状态。然而,轻歌剧《蝙蝠》问世150年来,林林总总的当代演绎却总让该咏叹调听不释耳,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演出信息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小约翰·施特劳斯
轻歌剧《蝙蝠》
演出时间:2024年11月27日—12月1日 19:00
演出剧场: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脚本:卡尔·哈夫纳、理查德·基内
世界首演:1874年4月5日,维也纳剧院
指挥:马克·闵科夫斯基
导演、舞美设计:文森特·布萨尔
舞美设计:多梅尼科·弗兰基
服装设计:克里斯蒂安·拉克鲁瓦 / 罗伯特·施威格霍费尔
多媒体设计:尼古拉·于尔特旺
灯光设计:安德留斯·斯塔西乌利斯
编舞:赫尔加·莱托尼亚
合唱指挥:焦淼
角色演员
加布里埃尔·冯·艾森斯坦(男中音)——马库斯·维尔巴 / 周正中
罗莎琳德(女高音)——杰奎琳·瓦格纳 / 宋元明
阿黛莱(女高音)——萨曼莎·高尔 / 秦侃如
奥洛夫斯基亲王(女中音)——安娜·韦勒 / 徐小懿
阿尔弗莱德(男高音)——梅尔特·辛居 / 蔡程昱
法尔克医生(男中音)——尼古拉·博尔切夫 / 张小孟
弗兰克(男中音)——保罗·盖伊 / 邓超
布兰德律师(男高音)——梁羽丰△
弗洛什(特邀)——郭德纲 / 松天硕
伊达——翟嘉欣☆、张乐(声乐)△
演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中国铁路文工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严墨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首演倒计时1天!轻歌剧《蝙蝠》精彩音乐片段赏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