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个道理古人早就懂了,明代于谦写过一首诗名为《观书》,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于谦生活在明初,永乐年间参加科举进士及第。到了宣德年间,他已经成为御史。宋代文天祥是他的偶像,他收藏了文天祥的画像,时刻提醒自己守住气节。
到了正统年间,太监王振大权在手。很多官员主动行贿王振,于谦不肯同流合污还赋诗一首“清风两袖朝天去”。此后王振恨上了于谦,有官员为了讨好王振罗织罪名要杀了于谦。于谦为官清正,百姓听到他蒙冤入狱联名上书朝廷。王振怕激起民变,不得已释放了于谦。
于谦公务繁忙,但没有放弃读书,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的日常生活也不过分。要不然他也写不出来《观书》这首诗。他明确了一个观点,认为书和读书人是朋友关系。读书,就像和朋友交流,希望在此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一旦读书人和书之间有了感情,喜欢读书就变成了日常习惯。换而言之,他把参加宴饮聚会的时间用来读书了。
接下来,于谦讲了他和书之间的感情有多么深厚。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无论忧愁还是快乐,他的身边都会有书为伴。书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让他懂道理,辨是非,长能力。从书中得到了先贤的智慧,感受到名士的风骨,让他有了人生目标。他也要成为那样的人,让后人铭记。
博览群书之后是什么感觉,于谦把自己的体会分享出来。他说,看过无数书籍文章之后,感觉身体里没有了世俗想法。普通人常常被名利困扰,读过很多书的人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富足。于谦感到每天都有很多新想法,这些想法源源不断、用之不竭,就像脑海中有了诞生灵感的源泉。这些新想法像春天的花草柳树,春风吹过遍地生长,看上去充满生机。
有些人不懂得读书的快乐,他们喜欢骑着名贵宝马在街头招摇过市。权贵们沉迷享乐,就不要跟他们讲读书的快乐了。即便说了,他们也不相信书房里另有乾坤。
读书让于谦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战神”成了俘虏。瓦剌人打算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入京城。于谦挺身而出守卫京都,他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守江山比救皇帝更重要,观念明确这才得以扶大厦于将倾。读书让他成为一个果敢刚毅的人,读书让他成为了一位大英雄。
看到这里,赶紧把案头书架上积满尘土的书拿在手中吧。哪怕每天看几页,也会有收获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乐趣你知道吗,于谦《观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