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读大苏的诗词,更多是一种阅历经年,沧海桑田的豁达。无论是曾经的得意功名,还是挫折失意,都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做羁绊。
我常在想,如果我们知道人生的终极答案,那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跳级呢?我们有听过关于人生境界的解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那如果我已经知道终点在哪里,我可不可以越过看山,不是山,直奔终点看山还是山呢?我以前以为可以,但现在却觉得未必。中间那一步,其实你看似是无效的弯路,但是却非常重要。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当然这首《观潮》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不是苏东坡写的,但是相比于是不是这个所谓的真相,我觉得对我更有用的是关注他带给我的感受和启发。
而且经典就是这个样子,就是你每个阶段去看它,你得到的启发是不一样的。有个日常作家铃木俊龙写的《禅者的初心》,就曾引用过这首诗,可见这是一首带着禅力的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说的就是两个绝美的风景。庐山上淡雅柔和,薄如蝉翼的蒙蒙烟雨和钱塘江奔涌向前,宏伟壮观的潮汐。这两个风景是当时文人墨客内心非常向往的,就像是我们现在会写那个什么人生必去的多少个风景打卡点一样。未至千般恨不消,如果没去,就会觉得抱憾终生。你看他用的词啊,这个恨不消,而且是千般恨,都是好遗憾的。就夸张一点讲,死不瞑目的遗憾呢。
但是恰恰这个时候,庐山烟雨浙江潮,在我们心里面已经不是一道纯粹的风景了,它变成了一个目标,一种执念。看山不是山了,你会不断地去催促自己赶紧去实现。因为你实现了就没有遗憾了。可是他说道德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终于实现了,亲眼看见了,美吗?美呀。但不过也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回来看山还是山,人生三境界。
我以前读这首诗,我会觉得他好像在告诉我们,人不要有执念。可是我后来觉得怎么可能没有你不经历拿起执念的那一步,你怎么可能放不下那个执念呢?
最近有一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叫希达多是曾经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黑塞的作品。嗯,故事的主人翁叫希达多,他天赋异禀,很有智慧,家境也不错。作为一个修行人,他见过很多老师学,过很多方法,而且学得很快,也得到过很多爱戴。可是他就是不快乐痛苦驱使的他去寻找一条唯一的永恒的真理之路。
而当他发现他这里所有的寻找,都是为了要逃避自己和害怕面对自己的时候,他勇敢地放下了那些教育,重新回到了成熟的生活中,直面他自己的欲望。他遇见了一位美丽的社交名媛,这位女子成了他亲爱的导师。他还遇到了一个商人,商人教会他如何做生意,如何享受富贵的生活。他跟着一群深陷城市欢唱的人,一起沉沉浮,浮在沉浮中,感受这个世界的空洞和虚无。
当他深陷其中的时候,好像总有个声音在催促他,这不是你要的人生,你还有使命。再生西达多知道这个游戏到头了,他离开了他的成熟,我们以为他已经放下了,但是还没有。他又遇到了一个人,他和那位社交名媛生下的儿子,他爱他的儿子。那种爱是一种夹杂着原始欲望与宇宙大爱的爱。他特别想把他的儿子留在身边,去弥补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亏欠,去把最好的爱给他。
可是儿子无法理解他,痛恨父亲,甚至暴力地对待自己的父亲。然而,希达多只是容忍他,接纳他。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他想要留住儿子,他想要动画,他可是他的儿子和他并不一样,他爱的不是真理,而是成熟的生活。这里有一段希大多的朋友,一个船夫和他之间的一个对话,我觉得非常经典。
他的朋友告诉他,不要用爱去束缚你的宝贝。儿子,你真的以为就因为你爱他,你不希望他受苦,就有可能代替他去完成那份他本来应该自己完成了生命的功课嘛,就算你为他死十次,你还是不能从他注定要去承受的那个命运里减去奔跑啊。希达多终于意识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他意识到把他束缚住的其实是他对于儿子的那份爱和柔情,是他害怕失去儿子的那份恐惧。
可是这一份带着甚至是一点点盲目的爱,又是那么的符合时间场景。试问,天下哪一对父母对孩子没有一点点期待的,可是有期待,就会有得失心。希。大多的儿子最终离开了他,希大多陷入了痛苦之中,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承受这份痛苦。回顾这一路,他说,我在我的肉身上感受到,我非常需要欲望,非常需要追逐财富,非常需要尊荣,需要最凄惨的绝望。而体验过他们,我才能学会放弃强求,学会爱这个世界,学会不再将它与我所期望的那个世界去做比较,学会接受它本来的样子。
当你把时间尺度拉大,你就会发现一切罪孽已在自身中包含着怜悯一切老人已在自身中包含着幼童,一切垂死,也包含着永生。当我们超脱时间,看见所有过往,此刻即未成的人生,我们才会发现,得到与失去,始终在重复。世间原本就是平衡而圆满的。希达。多说,我从童年就知道,城市环境和财富对我而言并非善恶,但如今我才真正地将他们经历过一遍。此刻,我得知道,不仅仅是凭记忆之道,还以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胃。领会了,由此领会是我的浮云。
没有拿起,谈何放下。我们读庄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告诉不要那么跟自己较劲了。看山是山的时候,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那就再往前走一步。而当看山不是山的时候,也的确看到了,那真的就是自己的执念。
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个执念这么美那么美的人生目标,你另一个又何妨呢?我们需要经历过这么一步,我们需要努力的拿起,拼命的拿起。可是当你用尽所有的力气拿起,你,就发现你根本就拿不起,或者说你拿起来以后发现不过如此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自然就会放下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那个方向就是真正的看山还是山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苏轼《观潮》有感:生命不仅是一个过程,生命更是一种态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