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影评

 

说起《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想必大家对它的印象应该都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各类美食的诉说品鉴上,其实不然。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有比较好的摄影技术和设备、恰到其好的剪辑设计,更少不了偏重那些纯朴、真率的笑脸。

整部纪录片,带给人的不是究竟这些美食有多么好吃、美味,而是这些事物背后那些辛勤劳动、朴实无华的耕种者们,使得整部纪录片的境界和含义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更注重的是时间味道的感受。

时间的味道采用不同人物为线索讲述了事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正如介绍词所说: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其中有各种各样令人记忆犹新的食物与糕点。例如宁波人所喜爱的年糕,不管天气有多么莫测,材料有多么稀缺,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是他们别样的口味,也是他们好心情的写照。年糕经过艾的熏染与木槌的捶打也终将会变得更加玲珑美目,这也体现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捶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好的耐心。这一过程已经是体现了现代食品的加工方法。但是,年糕更是承载了宁波人对于童年的记忆,无论是多么平淡无奇的日子,有了年糕的陪伴,似乎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了。年糕,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超越一道菜,它上升成为了宁波人的精神寄托,无可分割。更有甚者,在过年时,他们喜欢找一个理由,令子孙邻里全围在一起,制作年糕,迎接新年的到来。也许你会说他们喜欢年糕,但我更相信他们喜欢热闹、喜欢团圆。

再望向黑龙江的臊子面,由于黑龙江别样的气候,他们很喜欢吃面。面食,也凝聚了食品科学的力量,用面团拉伸,入锅,再等调味。我很喜欢片中阿添讲的那句话:多花一些心思在你做的事上,你就会成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普通人、平凡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智慧。

说完面食,不得不提一下纪录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美食——腌鱼,各式各样。湖南靖州的禾花鱼、安徽徽州的腌鱼。禾花鱼味道微甜,只有在8月才能制作,把辣椒及盐一起洒在鱼身上,放在杉木桶中压紧,一直如此。小时候读书时这样,长大了还是这样,这记载了童年、家庭、生活、岁月的点滴和记忆。这些激励着那些大山中的人们。天,是越走越亮的!同样徽州的腌鱼也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才会出现,在地少人多的徽州,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出去闯荡,于是就促成了腌鱼。

在影片的最后提到了一种东西——盐。盐在事物的保存中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所有的特产中都有它的存在。恰好的盐的分量,不仅不会伤害人体健康,更会保存食物带给人一种新的享受和体验。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或者说那种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力量,甚至是向自然挑战的勇气。也许,他们不懂其中那些食品科学的原理,例如乳酸发酵之类等,但是千百年来流传的经验教会了他们如何去生存。这些人也用他们真诚的笑容打动了我们,一张张粗糙的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表情和收获的喜悦,鼓励着我们继续走下去,鼓励着中华的美食文化继续走下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影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