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高考蓝皮书丨语文科关键能力之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

 

声明提示:由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撰、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5版“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面向全国出版发行,该系列包括《中国高考报告》《高考命题研究与应用》(九科)、《高考试题分析》(九科)、《高考关键能力培养与应用》(九科)四套丛书,共计28本。鉴于市场上出现了和“高考蓝皮书”系列图书名称和封面设计极其相似的图书,特此提醒,市场上部分图书通过改名或选取与“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类似的名称进行销售,此类产品均与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无关,请大家注意甄别。

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分析、鉴赏、评价等活动形成的正确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应“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形象性和蕴藉性是文学的共同属性,即通过一定的艺术技巧和形式塑造文学形象,以此含蓄地表现情感、主题和思想内涵。对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针对作品的语言、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等。在高考真题中,对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融合在现代文阅读Ⅱ、古代诗歌鉴赏和部分语用题(文学类语段)中,客观题与主观题均有所涉及。

如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材料选自徐则臣《放牛记》,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回忆性散文。它通过对主人公放牛经历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的纯真、成长的艰辛与美好以及那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徐则臣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性光辉的世界。其中客观题第六题就着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之美的体会和鉴赏能力。

再如,新课标Ⅰ卷古诗文阅读材料为《宿千岁庵听泉》,这是一首纪游诗,主要通过泉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古代描摹声音的佳作。《新课标》要求“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主观题第16题,要求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本质上是对文学作品表现形式的考查。

文学审美与鉴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透过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法、形象等表象,发现“言外之意”“蕴藉之美”“表达之妙”的过程。除掌握必备知识之外,还要留心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多角度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以此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激活审美灵感,调动直觉、想象、涵泳、品味、咀嚼等基本的文学鉴赏手段来感受和发现美的内涵、美的规律,学会美的表达,并将这种审美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结构化的文学鉴赏知识体系。要通过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规律的掌握、审美情感的积淀构建健康的审美心理、精准的审美直觉、科学的审美认知、个性化的审美表达,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蓝皮书丨语文科关键能力之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