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文鉴赏

论文解读4:梁孝教授《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

 

梁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论文刊登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6 No. 04 Jul. 2024 P1-14页

尘埃就想问问戎静侃副研究员,李泓冰特聘教授,唐际根教授,梁孝教授有文化吗?有资格发表言论吗?

梁孝教授的《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一文,如一把锋利的学术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西方史学中精心构筑的“古希腊起源”神话及其背后的霸权意识与目的论迷思。这篇论文不仅揭示了西方文明叙事的虚构性本质,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警醒我们:这种被包装为“客观历史”的神话建构,正严重侵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思想根源。

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奉为圭臬的“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民主工业文明”这一线性演进图景,并非历史的自然呈现,而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本主义崛起与欧洲霸权形成过程中,为“解释和维护现实”而刻意构建的“神话历史”。其核心基石:“古希腊起源论”,更是新兴欧洲文化自我意识向历史投射的产物。当新兴资产阶级高举理性、自由、民主的旗帜对抗封建神权时,他们“发现”了被长期忽视的古希腊,并非因其历史的必然联系,而是因为古希腊成为了承载其未来社会理想的“镜像”。这种投射过程本身,已深深渗透了服务于霸权的五大迷思:西方文明特质论、内在发展论、天定命运论、世界引领论和文明使命论。

正是这些根植于霸权意识的神话迷思,构成了对中华文化自信最隐蔽也最深刻的危害。

首先,“西方文明特质优越论”直接矮化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与历史贡。该迷思将西方当前的科技、经济优势归结为其文明内在固有的、可追溯至古希腊的“特质”(如理性、民主),并预设其先天优越性。论文尖锐指出,这本质是“以结果做原因”的方法论谬误。这种叙事无形中营造了“西方中心、中国边缘”的认知框架,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贬低为缺乏“进步基因”的“停滞帝国”,将中国近代的暂时落后归咎于所谓“文化劣根性”,而非复杂的历史际遇与全球权力结构的变动。这种系统性贬抑,直接动摇国人对自身文明根基的认同与自豪。

其次,虚构的“内在连续性”与“回溯式目的论”遮蔽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真实轨迹与主体性。西方神话历史通过“寻找相似性”,将不同时空、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历史片段强行串联,描绘出一条指向现代西方霸权的“必然”路径。这种“历史目的论化”的叙述,将人类多样化的文明演进强行纳入单一轨道,暗示非西方世界,只有追随西方模式才能获得“进步”。当这种叙事成为主流,中华文明独特的演化逻辑、对“大一统”的追求、对“和合”价值的坚守,其内在合理性便被消解。中国近代以来寻求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也容易被曲解为对西方道路的被动模仿,而非立足自身传统的伟大创造,从而削弱对中华民族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

最后,“天定命运论”与“文明使命论”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道德合法性”,解构中国复兴的正当性。当西方将其崛起美化为“天命所归”,将其殖民扩张粉饰为传播文明、带来自由的“白人的负担”,这不仅扭曲了血腥的霸权历史,更在道德高地上剥夺了非西方文明复兴的正当权利。论文警示,这种论调极易衍生出一种危险的逻辑:任何抗拒西方模式或影响力的尝试,都被视为“保守愚昧、抱残守缺,自绝于人类发展正道”。在此语境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努力,就可能被污名化为对“普世文明”的背离,侵蚀公众对本国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

梁孝教授的研究犹如一剂清醒剂。告诉我们,唯有彻底破除对西方神话历史的迷信,还原其服务于特定时代霸权的建构本质,我们才能以更客观、更从容的心态,深入发掘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内在伟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解读4:梁孝教授《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