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散文精选

新浪博客好友优秀散文片段敬摘(二)

 

新浪博客好友优秀散文片段敬摘(二)

山东昌乐刘福新

前言:记不清什么时候摘录新浪博客好友的散文段落了,耗费不少力气查了查,仅仅是“之一”,那今天中午就发“之二”吧。

作者:黎燕

作品:《黎氏家族的<谱录诗>》

摘录

“邱起应有草做诗,茂林修竹正逢时。滋原培本忝天去,合抱重围巨室宜。种德新乘金昭日,景行克焕玉阶奇。旗常彝鼎功先显,百代君恩永庆之。”

这首以德为魂,与草结缘,祈愿茂林修竹,崇尚为国建功的七言诗,为“邱”字辈先祖所做,是黎氏家族的“谱录”。

最早看到它,是父亲从老家带回来的,记在一张微黄的纸张上面。它远行千里,传到我面前的那一刻,眼前突然一亮,感觉心里被汹涌而来的浪头“哗哗”地拍击了一下又一下。

自那以后,偶尔有空,我就会将夹在备忘录里,自己抄写下来的“谱录诗”,拿出来,反复品读。每每这时,字里行间便响动着先人的跫音,亲切而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一条祖脉之河从岁月深处奔流而来,浪花飞溅,轻波流转,性灵晶莹,其魂浩然。

……

倾注一腔心血,负起了家族之重的担当,我可敬的先祖如释重负,他打开门锁,豪气满怀地步出门外,蓝白长袍在晨风里轻灵飘舞。他,炯炯有神地远眺朝霞辉映下的山峦原野,朵朵心花绽放于眼角眉梢。是啊,今后无论漂流到何方,无论什么世道,只要“谱录诗”还在,这个家族就会在大地上生根,繁衍,枝繁,叶茂,无穷尽也!他,可以告慰祖宗,无愧后人矣!想到这,我可敬的先祖甩着飘飘衣袖,步履生风地向族钟走去,铿锵有致的钟声在故园的山川大地响起……

作者:姚永培

作品:《昌溪古村杂记》

摘录

古村落,因故事而生趣,因烟火气而生动。徽州歙县的昌溪古村,有“歙南第一村”之称。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古老建筑保存完好,村民精神层面尚存的一些情绪也挺有意思。一个春意浓郁且清冷的日子,我们由歙县深渡镇沿清澈见底的昌源河驾车前往,一路轻快。

……

我们上前与亭子间的老人搭讪,无非清晰村落情况。说来有趣,这些老人们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有一种骨子里瞧不起昌溪上村的优越感。听的出来,周村先祖出的是进士、秀才、是官员;吴村出的是商人。官本位的社会,官家能护商,商家只能用银子铺路。说来有故事为证:周村人只喝昌源河水,在河的下游,筑坝蓄水用于人畜庄稼;吴村在河上游。世代行商的吴村人用船运送货物至新安江才能通达各地。可周家坝挡住了船行。因此打官司,周家许多人在外为官,吴家只做生意无意为官,只能以败收场。当然,以后二村为此发生民间械斗是常态。

作者:我语我欣

作品:《“里子村”立夏》

摘录

友人邀约,到南部山区的里子村“度夏”。山里的风是凉爽的,山里的人是朴实的,山里的空气是清新无比的。进山,是城里人的周末休闲好方式;进山,也是逃离混凝土“熏蒸”的好去处;进山,也是三五好友相聚甚欢的好由头;进山,更是隔绝“繁杂”的世外桃源。

里子村的山,开发到一半就夭折了,半山腰处的几座独立建筑,是建成欧式风格的城堡庭院,已基本具备“居住”条件;“搁浅”的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浪费”更是自在不言中的事实。

世间很多诸如此类的尴尬,存在着,闲置着,似乎也有解决办法,但却不能“解决”,各种苦衷、矛盾...,任哪一方都一肚子苦水。也实在是个难解的扣儿。

友人的院子已打造成城里人的“世外桃源”,在是桌子喝茶、打牌,坐着石凳子聊天,看刚谢了花的石榴、山楂、梨...等累累果实的未来,赏自种的韭菜、菠菜、辣椒...的生长,采一把自生的野菜“凑一道菜”... 实在幸福、惬意、踏实又“乐不思蜀”。

作者:霜天晓角

作品:《激情与山水之间》

摘录

下了车,横亘在我面前的褒禅山,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友人,在时光的秋季里与故人畅怀相逢,一切都是那么地亲切。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右拐,沿着用五颜六色风铃装饰的大道走去,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风铃,别有一番雅韵,在空中发出呼呼的响声,就像一首轻音乐让人陶醉,烦燥的心情一下子被溶入到这美妙的山林中。走到一个路口,向左望有百余级石阶,上面建有寺庙和塔,孙女搀着我的手拾级而上,走过十几级我俩喘着粗气,速度也慢了下来,孙女望着上面的台阶有点畏缩,我一个劲地为她打气,给她讲“尽吾志”的道理,告诫她越是困难越要有 “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作者:贵阳张老者

作品:湖北赤壁-2024年4月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下)

摘录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诗句。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赤壁古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翼江亭亭柱上有幅楹联,系根据明末清初诗人彝尊的《满江红》缩写而成,上联是“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下联是“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大胆启用年轻将领、善纳良言的英明。

作者:a孤舟蓑笠翁

作品:《严重有风景,心中无是非》

摘录

眼中有风景,心中无是非,从普通的烟火中找点诗意,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充满快乐。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愿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能如期而至!

这人世间的人事和风景,清澈坦然,便是最好的遇见,前路虽远,步履不停,路上认识世界,途中遇见自己,风尘仆仆,愿你我终有归途。致努力的我们。

作者:a孤舟蓑笠翁

作品:《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摘录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这是唐末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对诗歌的自然风格的形象描述。自然是对造作而言,是指自然顺畅的艺术风格。司空图认为,自然界、生活里到处都是诗的素材,诗人经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有了真实体会、真实感受,那么就信手拈来,完全用不着冥思苦想,更不必乞求于堆砌辞藻,排比典故。只要作者顺着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创作,就能得心应手,“着手成春”,开拓自然美妙的诗境。

……

当我读了井玉桐的《山中狩猎》的小诗时,就给我一种自然之美的感觉。这首诗虽然很短,却描绘了一幅猎人山中狩猎图。

你看那猎人居住的“小屋”,在山谷里的松涛之中的羊肠小道的尽头。“屋顶开着繁花,狍皮被下长着蘑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猎人置身于繁花似锦的天然公园之中。这是第一幅画。

接着猎人出场了。猎人骑着骏马,背着猎枪,驰骋在高山密林之中,“采购”回许多猎物。于是“小屋”便成了收藏猎物的仓库。这是第二幅画。

最后,作者又描绘了一幅“月下围坐”图。晚上,猎人们狩猎归来,在月光下小屋前围坐,喝着美酒,吃着野味,品着浓茶,笑语欢声,庆贺狩猎丰收。

这三幅画,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把优美的猎场,勇敢的猎人以及狩猎后欢乐的场面跃然纸上。狩猎本来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描绘成一种愉快的劳动。这首诗充分反映了狩猎劳动之美,使狩猎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中狩猎》这首诗,写的是常见的狩猎之事,常见的林中之景,无华词丽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体现了司空图所说的“自然”之美的风格。

2025年7月20日中午发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浪博客好友优秀散文片段敬摘(二),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