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琼:在乡土与生命的褶皱里寻找诗性光芒
【中志社快讯】
一、四月天的诗性邀约
四月的西岭雪山下的大邑晋原古镇,春意如墨染宣纸般铺展。
四月十二日,细雨织就的薄纱轻笼山野,桃李新绽的粉白与油菜花的金黄在远山近田间泼洒出斑斓画卷。
风过竹林,簌簌声里裹着泥土翻新的湿润气息;溪流绕过青石,将冰凉的音节注入暮春的暖意。在这万物舒展的时节,西岭文学社以一场现代诗歌创作分享会,将四月的诗意凝成炬火——主讲人罗莉琼携《青苔》等诗作,带领四十多位听众踏上了一场穿越乡土与生命褶皱的文学漫游。
二、创作密钥:在泥土深处打捞诗行
罗莉琼的分享以现代诗的意象,语言,结构三要素为脉络,从三组维度展开:
首先是意象。也就是将意象具象化。也可以叫做意象的炼金术。
什么是意象的炼金术呢?比如:体内的闪电被岩石擦亮
这也叫做多维度意象组合。
其次语言。文学乃语言的艺术。诗歌是文学语言的精华,它包括灵动性。什么叫灵动性?也就是动词的非常规激活。比如:风吹动树叶可以改成:风在给树叶纹身。
何为诗歌的结构?
一首诗歌好比我们搭建的一座房子。那么搭建房子时我们需要什么呢?就是所谓的建筑学。优秀的诗歌好比一栋房子中的精装房。
罗莉琼诗歌特色分享
1. 乡土意象的重构
“诗歌不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以词语为镐,掘开记忆的冻土。”她以《乡村姑娘》为例,剖析如何将韭菜、麻柳树、石磨等寻常物象转化为诗性符号:麦浪是“无数个我的统称”,竹笋的纹理是“月光在星海刻下的年轮”,而奔跑的朝天椒则隐喻“七月追赶焰火的灼热心跳”。她强调,地域性写作需以陌生化视角解构日常,“让故乡成为一面棱镜,折射出个体与时代的共振”。
2. 生命哲思的切片
《隐藏》《孤独》等诗作成为讨论焦点。罗莉琼坦言,诗歌是“对抗遗忘的容器”——外婆病榻上的积雪、冰箱门上的孤独焰火、“划破掌心的贝壳”;
3. 语言炼金术的实践
“现代性不等于晦涩,而是让词语在张力中舞蹈。”罗莉琼拆解《春天,我们把话说的温暖一些》中的修辞策略:将“梨花的白”与“春天的对联”并置,以“玉米的炸裂”拟声成长的疼痛,借“向日葵披着金光长高”暗喻希望的重力。互动环节中,她更以《麻柳树》中“枝桠聚拢向我靠近”的拟人化处理,示范如何让静物在诗中“获得呼吸与记忆”。
三、诗评撷英:在词语的根系里触摸温度
随后大家赏析了罗莉琼发表在大邑文学公众号上的诗歌,听众以专业视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诗人牧歌指出,《乡村姑娘》组诗构建了“女性与土地的互文性”:“穿绿色布裙的植物姑娘,与竹林、麻柳共享着同一套血脉密码。这种将农耕文明女性化的书写,实则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精神失落的挽歌。”
诗人周老师聚焦《隐藏》的意象张力:“霜花与键盘、蛛网与文字、积雪与病床——寒冷介质包裹着未言明的创伤,而‘惧怕苍白’的递进式排比,恰似冰层下的暗涌,将诗人记忆升华为一代人的生存隐喻。”
青年诗人陈老师则惊叹于罗莉琼《奔跑》中的时空折叠术:“红苕藤的辫子甩出海浪,石磨与黄豆卡住故事的音节,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嫁接,让农耕文明的黄昏在超验性意象中获得了史诗质地。”
四、以诗为帆:互动环节的激情共振
活动尾声的开放式交流,将现场推向沸点。
小说家、诗爱者龚良红盛赞罗莉琼勤奋笔耕、志存高远,独占一方鳌头的骄人成绩并朗诵了即兴创作的诗歌;
诗人陈明勇、丁永钟在高度评价罗莉琼创作成就后,分别即兴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助兴;
当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张金海老师谈到现代诗与传统诗词在修辞手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并要吸取现代诗的一些创作手法和尝试写现代诗,全场击掌应和,气氛热烈;古老的韵律与现代诗学在四月春风中完成了一次盛大融合;
诗人刘红彬激情朗诵了罗莉琼《青苔》诗作三首……
原县文化局长张明全勉励与会作家诗人,向罗莉琼学习,勇攀文学高峰:
作生活的歌者
作时代的歌者
唱响西岭
唱响成都
唱响時代中國之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罗莉琼,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发《星星》《牡丹》《延河》《剑南文学》《草堂》《青年作家》《绿风》《椰城》《湖南文学》《广东文学》《诗词》《四川日报》等报刊杂志。出版诗集《青苔》。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邑县西岭文学社现代诗歌创作分享交流会侧记,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