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那些App悄咪咪收割用户隐私又被逮到了!
2025年7月公安部通报33款违规App,连孕妇必备的宝宝树孕育、装机量破亿的扫描全能王都栽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上。
这次真得给监管部门点赞,某些App的吃相实在难看。
《映客直播》这种老牌软件都在违规名单里躺平,最新版本还在玩“用户未授权先收集”的套路。
更离谱的是应用商店也没把好关,华为市场里5款上榜App的下载量合计超过800万次,VIVO应用商店里的Nico甚至同时涉及五项违规。
豌豆荚里的萤石云视频更绝,把摄像头权限和用户定位绑定,开个视频监控还得上交实时位置。
仔细看通报细节能发现不少骚操作。
某款遥控器App索要通讯录权限,某学习软件每天凌晨三点还在偷偷上传用户数据。
最讽刺的是返利类App“花生日记”,安装时勾选的用户协议里压根没提要采集人脸信息,结果被查出后台自动抓取用户自拍数据搞大数据分析。
应用商店也该出来挨打。
这次曝光的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都是二进宫,三年前就因放任违规App被约谈过。
现在某些商店首页推荐的“必备装机神器”,点进去全是通报名单里的高危软件。
网友扒出某应用商店的审核指南,发现其对隐私权限的审核标准居然还停留在2022年版。
这次通报里最狠的是广告欺诈部分。
随手电筒这类工具软件,开屏广告直接伪装成系统弹窗,用红色感叹号吓唬用户“内存不足需清理”,一点就跳转贷款页面。
小伴龙这种儿童应用更缺德,用卡通人物诱导孩子点击“解锁新关卡”,实际是在给家长手机订阅付费服务。
有技术党做过测试,被通报的App里七成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某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后台接口没加密,随便改个参数就能查到其他用户的真实手机号。
安全圈流传一句话:装十个违规App,等于在暗网裸奔十次。
现在连驾考宝典这类刚需软件都搞超额采集,普通人根本防不住。
这次专项行动抓的都是典型,但治本还得看后续。
三年前通报的违规App里,有14款这次换个马甲又上榜了。
某些厂商被罚款后,转手就把成本摊到用户身上,搞个“付费去广告版”继续收割。
说到底,个人信息保护不能光靠用户自己勾选同意书,得让违规的人真正肉疼才行。
看完成千上万条用户反馈才发现,很多人早就察觉到异常。
手机烫得像暖手宝、流量莫名消失、半夜弹出验证码短信...普通人的电子直觉比检测仪器更灵敏。
这次通报算是官方实锤,那些动不动要通讯录权限的软件,果然没干好事。
赶紧对照名单自查吧,手机里藏着的“数据吸血鬼”比想象中还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赶紧卸载!这33款App被通报→,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