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经济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政治纲领(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的革命学说。其诞生与发展历程如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演进:在工人运动(如巴黎公社)中持续完善,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导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进程
阶级基础形成(19世纪70年代):俄国工业无产阶级突破50万人,成为独立政治力量思想传播阶段(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翻译《共产党宣言》列宁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列宁主义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纲领布尔什维克派形成标志理论实践化关键事件: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工农武装起义建立人类首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苏俄)历史意义: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化为国家实践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
思想启蒙(五四运动 | 1919)导火索
思想基础
主体力量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十月革命传入马列主义
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历史运动的辩证联结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轨迹印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规律:
理论传播链马克思创立 → 列宁俄国实践 → 五四运动启蒙 → 中共本土化实践创新点俄国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中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 群众路线精神传承性裴多菲"自由颂"(生命诚可贵...) → 五四青年反帝斗志 → 共产党人革命理想正如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这段历程昭示:真正的理论生命力,在于在实践中重生,在斗争中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中国革命历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脉络重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