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是什么?
“蒙氏教育”由二十世纪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女士创立,几乎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对欧美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蒙特梭利教育法主要针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基本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培养完全人格,以培养正常的人(而非“天才”)为目标。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学习。教师(家长)要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质,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Juno妈每天晾衣服的时候,由于不放心Juno离开我的视线,就会叫她过来“帮忙”。Juno也非常乐意做这件事,每次我说:“来帮妈妈晾衣服吧”,她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兴冲冲跑过来了。
后来随着了解“蒙氏教育法”,我发现,我在“晾衣服”这件家务活的实践里,竟与蒙氏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精细动作锻炼
晾衣服这件事,我和Juno的分工是:我从洗衣机里拿出衣服,她把衣架递给我,然后我再挂到晾衣绳上去。
我一般都是一股脑地把很多衣架、哗哗哗扔到阳台地面上,方便Juno一个个捡给我。衣架很容易勾到一起,很难解开。Juno刚开始是提起一串衣架,用力抖开,后来发现这样做效果不明显,就蹲下来学着解开。刚开始动作不到位、不够精细,经过反复摸索、练习,以及我的适当引导,逐渐能够解得很好。
培养形状对应的意识
不同的衣服,需要配对不同的衣架。比如大人的衣服,要用大号的衣架;Juno的小衣服,要用小衣架;裤子呢,需要用裤架;袜子、内衣等小件衣服,则是挂在圆形的衣架夹上的。
我在拿不同的衣服时,会向Juno要不同的衣架:“Juno,给妈妈一个小衣架!不对,那个才是小衣架呢!” 。并叨叨叨和她说个不停:“Juno的小衣服要用小衣架、爸爸妈妈的大衣服要用大衣架,袜子就挂着圆形的衣架夹上。” Juno逐渐对衣架的类型、衣服与衣架的关系有了概念。
捕捉敏感模仿期
快17个月的Juno正处于在模仿敏感期,简直就是小尾巴,大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
晾衣服这件事,她很快不满足于只为我递送衣架了,常常举起胳膊要求自己拿衣服晾。我就给她尝试的机会,扔给她两只袜子。她学着我的样子,把袜子挂在衣架上,然后要求我抱高高、自己挂到晾衣绳上去。这样的模仿中,她的精细动作也得到了锻炼。
语言及礼仪熏陶
每当Juno递给我一个衣架,我都要对她说:“谢谢!”,她觉得很好玩,很快跟着学会了说:“谢谢”!并且知道运用到类似的场景中,比如别人给她东西,她会主动说:“谢谢”!
晾衣服时,我们会一直交流:“Juno这是谁的衣服?这是谁的花裙子?这是谁的小T恤”,Juno一开始是傻笑或迟疑,逐渐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来回答了。
以上的效果,并非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晾衣服对于我们来说,是件有趣的亲子互动活动,我和Juno都很享受它的过程。在晾衣服时,Juno有充足的自主探索和模仿的空间,有需求了我也会积极热忱地回应她,我们之间有协作、有交流、有引导,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更加默契、更加信任彼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晾衣服”中进行的蒙氏教育,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