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当岁月的车轮缓缓驶过,又到了一年中最为温情的时刻——重阳节。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承载了对故乡故人的追忆,也充满了孝亲敬老的仪式感。
趁着重阳佳节,让我们伴着秋风菊香,共同领略诗词里的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词开头描述了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诗中的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也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秋登兰山寄张五》围绕清秋登高来写,孟浩然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菊是长寿之花,又被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重阳席上赋白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重阳佳节,在赏花的同时,也有饮菊花酒这一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
《过故人庄》是诗人孟浩然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皆生动体现出来。
策划:庞淼 李雪(见习)
记者:张瀚予(见习)
制图:安明晗(实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感受诗词里的重阳,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