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华诞68周年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今天,10月1日,是咱们伟大祖国的68年华诞,让我们共同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除了是国庆日,明天还有一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那就是新的《民法总则》正式实施了!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一字之差背后是中国法治三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迈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的关键一步!
作为民事领域的根本大法,民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七大亮点更是跟咱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不得不知!
胎儿也有民事权利
胎儿有没有民事权利?这个问题要是放在以前,答案是没有。
但在司法实践中,涉及损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断出现,怎么办?
对此,民法总则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法总则既考虑到对胎儿自身利益的保护,也考虑到与胎儿赠与、继承相关的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这一规定保障了胎儿的利益。
八岁儿童可自己“打酱油”啦!
多大的孩子才能从事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孩子几岁才能签订合同?现行法律规定是十岁,不过今后可能发生变化。
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理和心智发育水平也不同于以往,现在六周岁孩子所知道的东西远远多于以前同龄孩子的认知,他们具备一定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应当有权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法律行为,这样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
普通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民间借贷纠纷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很多老百姓往往因为不懂法,认为有了借条就可以随时起诉,殊不知法律对诉讼时效是有规定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百姓的权利,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由2年变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现实中,由于诉讼时间过短造成的损失并不少见,例如,银行、金融机构等经常因为来不及请求、忘记或者提供不了证据,导致一些贷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延长诉讼时效,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产”
现实生活中,极少数父母不仅尽不到关爱、教育子女的监护职责,反而会侵害子女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时,就需要法律对父母的不当行为作出回应,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资格。
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等行为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网络虚拟财产将有法律保护
信息社会中,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各类数据信息以及“qq币”、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如何确定其权属,以及如何保护,显得重要而迫切。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同时列举了作品、专利、商标等9种客体,其中就包括“数据信息”。
民法总则还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并明确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的立法必须体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环境下,实现对私权的周延保护;必须反映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有效保护无形的财产权利。
见义勇为受了伤,被救者给予补偿
近些年,因见义勇却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见义勇为者受了损害,责任谁来负?受益人该不该补偿?这往往成为引发纠纷的矛盾点。
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险的有关条款中的法律原则一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法总则》今天正式实施啦,这些新规你必须知道!,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