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光处,见不屈脊梁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王学伟
《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已上映多日,前段时间,只是听说过。有一天,儿子说,他利用闲暇时间,专门观看了《南京照相馆》,令他热血沸腾、泣不成声,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义愤填膺。作为一位老兵,听了儿子的简述,也有了一睹这部影片的急切感。
前天中午,我买了一张票,走进了电影院。
放映了。昏黄的灯光在暗房里摇曳,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与南京城的枪炮轰鸣声交织,将我拽入《南京照相馆》的世界。那段沉重得让人窒息的历史,就此缓缓展开。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1937年南京的吉祥照相馆,这个原本满是烟火气,留存着人们生活印记的地方,却在日军的铁蹄下沦为乱世避难所。邮差阿昌、毓秀、老板老金,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因命运的拨弄汇聚于此。他们最初所求不过是乱世中活下去,可当替日军冲洗底片,惊见南京百姓惨遭屠杀的照片时,平静被彻底打破,被卷入一场生死较量。没有枪林弹雨的大场面,没有超级英雄的力挽狂澜,只有绝境中普通人的挣扎与反抗,他们的恐惧、绝望、奋起,每一个细节都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阿昌看到照片里熟悉的面孔成为日军暴行的受害者时,眼中的愤怒与不甘;毓秀被迫抱着死婴与日军拍“亲善照”时,全身的颤抖与内心的屈辱;老金为保护底片,不惜与日军拼死一搏时,那决绝又坚定的眼神,无一不让人心如刀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在黑暗中闪烁的微光,看到了平凡人在历史洪流中绽放出的非凡勇气。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刘昊然将阿昌从懵懂怯懦到勇敢抗争的蜕变诠释得丝丝入扣;高叶把毓秀在战争中失去一切后的恐惧、无奈与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王骁说着地道南京话,把老金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展现得自然又动人,让这些角色跃然眼前,仿佛他们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
导演申奥以“照相馆”为切口展现南京大屠杀,实在是绝妙。暗房中,一张张日军暴行的照片随着底片显影逐渐清晰,就像那段黑暗岁月被一点点揭开。从“日军罪证”视角切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沉重,以及历史被记录、被保存的艰难。那些照片,不是简单的影像,而是铁证,是对日军暴行的无声控诉。
走出电影院,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南京照相馆》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对和平的深情呼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美化和篡改。我们要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从中汲取民族力量,珍惜当下和平。同时,捍卫历史真相的责任,已沉甸甸地落在了我们肩头,必须让更多人知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虽无法体验战争的残酷,但能通过视频电影、文学作品、文献史料等方式,去触碰历史、铭记历史。因为,铭记历史是走向未来的基石,珍视和平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评|王学伟:于微光处,见不屈脊梁——观《南京照相馆》有感,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