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近日,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杨敬栓撰写的专著《走下圣坛的孔子——换一个视角读<论语>》,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来解读孔子,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万分真诚、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该书贴近普通现实生活,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微言大义,蕴涵深邃。
杨敬栓,笔名文全,现为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先后从事过民商事审判、环境保护审判、执行、立案信访等工作。在《人民法院报》、《立案工作指导》、《山东审判》等报刊上发表文章40多篇。多次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山东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杨敬栓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法律思想有专深的研究。
经作者授权同意,从即日起,本公众号进行连载,以飨读者。
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 杨敬栓
第七章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一)
朋友相处之道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从朋友变成了路人,甚至成为了仇人。所以,朋友如何相处是一门大学问,不能仅凭感情行事,还要靠智慧和理性来处理。
(二)
朋友亲密要有间
有人认为是朋友就应当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对于朋友的过错和不足应当毫不隐瞒地指出。这句话没有错,朋友之间就应当赤诚相见,但孔子的学生子游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数”,即反复、多次、频繁,有“过”的意思。“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对事情是这样,对人也是这样。子游说:“侍奉国君过了,是自取其辱。朋友之间过于密切了,反而会疏远。”子游说的是把握分寸和尺度的问题。侍奉国君,特别是谏诤国君要区别不同对象,把握好分寸,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像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魏征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但这也需要唐太宗有善纳良言的胸怀,如果唐太宗像纣王一样,恐怕魏征有十个脑袋也搬家了。对朋友也一样,亲密没有错,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维护好朋友的个人独立性。朋友之间就像冬天里互相取暖的两个刺猬,离得太远肯定不行,靠得太近又会扎到对方,必须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行。网上有人写的一篇名为《“亲密有间”是朋友的氧气》的文章:
人与人之间,距离太大,就是隔膜、障碍;如果距离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车与车太近,准出车祸;人与人太近,准出矛盾。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有了距离的友谊,才有可能长久。
对于朋友的不足和过错要以善意委婉的方式加以提醒,不要伤了朋友的自尊。例如有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有口吃的毛病,另一个认为自己作为朋友就应当时常帮助他,让他尽早纠正过来,就搜集了很多纠正口吃的方法,并不断提醒他练习。刚开始,口吃者还能接受,但次数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了,认为朋友是在嘲笑自己,两人逐渐地疏远了。
(三)
向朋友提建议的原则
如何向朋友提出意见和建议呢?孔子给出了一个原则。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忠”就是尽心,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一心一意为别人考虑。“道”同导,即引导,“善道”即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劝导对方。做到了“忠告”和“善道”,如果还不行,就算了,否则就是自取其辱。在什么情况下,给朋友提建议才能有效呢?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子夏说:“作为君子,首先要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才指挥百姓去劳作,如果未取得信任,百姓就会认为你很苛刻严厉;提出建议和意见首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在诽谤他。”子夏说得十分深刻,对中国人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把事情办得圆满成功,必须首先取得对方的信任,拉近与对方的关系。领导者与部下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部下信任和拥护某个领导,这位领导的话就管用,部下干活再苦再累也不会有怨言。向朋友提建议也是如此,如果关系很疏远,缺乏基本的信任,无论提出多么好的建议,都不会被对方认可和采纳,甚至建议提多了,可能会被误解为是看不起他、诽谤他。同样的话,同样的建议,不同的人说出来所收到的效果和作用很不相同,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
(四)
智子疑邻的启示
例如《韩非子•说难》里有一个智子疑邻的故事。天下大雨,宋国一家富人的墙被淋坏了。他儿子说:“如果不抓紧时间修一修,把墙筑起来,必定会有盗贼光顾。”富人邻居的父亲也这样说。结果夜里果真有盗贼光顾了他家,偷走了不少东西。这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很有头脑,却怀疑是邻居的父亲偷的。所以,两个陌生人偶然碰到一起,首先要拉拉关系,看是不是同乡、是不是校友、是不是同姓,找一找共同点,拉近双方的距离,增加亲近感,提高信任度。这是常人处理信任问题的思维方式,孔子不是这样,他既不会因为某人能言善辩而产生信任,也不会因为某人名声不好、品行不端而不信任他。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与所说的话正确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很多人却以与己关系之远近来判断对方所说之话的真假对错。所以,对朋友提出“忠告”,要看双方的关系到了什么程度,据此决定是否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忠言”要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其次还要“善道”,就是谏诤朋友的方式要合适。一谈到“合适”,就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曾国藩给出了一个原则值得牢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好事,表扬对方,你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宣扬,朋友绝不会责怪你,但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了他的短,不管你们之间有多么深的友谊,恐怕都会出现裂痕,批评人、教训人、提意见,最好能考虑对方的面子,私下里进行。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微信ID:dongyingzhongyuan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官文苑走下圣坛的孔子——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五十一),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