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才发现,生活里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有人说:“余华作品的底色是悲剧。”

余华的所有作品中,我读的第一本就是《活着》,那一刻,手捧书卷,却只觉字里行间都蔓延着苦涩。

《许三观卖血记》虽依旧通篇都充斥着苦难,却又能让人感到一丝温情。

就像余华老师说的:“这本书是继《活着》之后,讲那一代中国人是如何生活的。”

在书中,许三观是一个工人,也是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动荡之后,靠着卖血换钱,在生活的泥泞里不断挣扎的普通人。

读完之后才懂,《许三观卖血记》讲的,不是英雄的生活事迹,而是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一个底层小人物历经苦难的一生。

1、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1958年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年月,很多人因为灾荒吃不上饭。

许三观一家也是如此,为了节省体力,他们一天只喝两顿稀粥,剩下的时间全部躺在床上。

可饥饿又怎么会因此放过饥荒中的人们呢?

稀得像水的粥根本填不饱肚子,却是活下来的希望。

每天忍饥挨饿的日子仿佛看不到尽头,但他们还是拼尽全力忍耐着一切艰难与困苦,因为只要活着,就总会有未来。

雨果曾说:“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

转眼,许三观生日到了,这一天,不仅粥熬得比平时浓稠,许玉兰还在粥里加了糖。

然而,太久没有吃过甜味的孩子已经吃不出来糖的味道了。

晚上,许三观用口述的方式,给家人一人“做”了一道菜,什么红烧肉、鲫鱼、炒猪肝……

许三观描述得绘声绘色,身旁的家人纷纷咽起了口水。

就这样,许三观带着家人度过了只能靠玉米粥为食的艰难岁月。

到了现在,已经不会有吃不饱饭的情况了,但是我们依然会为了生活感到烦恼:学业、工作、婚姻、家庭……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只要活着,困难就会源源不断地奔涌而来,将人逼进密不透风的死胡同里。

似乎总也见不到希望,但你又怎么知道,不会在下一个瞬间柳暗花明呢?

2、婚姻里,两个人需相互扶持

许三观和妻子的婚姻,来自于一场“算计”:

他用八毛钱的包子馄饨,和“他们二人都姓许,未来的孩子能传宗接代”的借口成功从何小勇手里横刀夺爱。

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下了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

日子过得还算圆满。

但自从知道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之后,和谐的表面被打破,从那之后,许三观没少和许玉兰吵架。

他也曾想过:如果当初娶的不是许玉兰,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但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步步携手走了过来:

许玉兰被拉出去批斗,许三观表面埋怨,背地里却偷偷将肥肉埋在米饭里给她送去晚上,许玉兰站了一天,脚肿得不成样子,许三观打水为她泡脚,替她化解一天的疲惫。

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因为年龄大了不能卖血,在街头痛哭,面对几个儿子的抱怨和指责,许玉兰坚定地维护了丈夫,还带他去吃了炒猪肝和温黄酒。

让他知道,生活已经好起来了,即使不卖血,他依然可以吃到炒猪肝。

这对争吵了大半辈子的夫妻,终于在岁月的磨合中学会慢慢和解。

一段婚姻的真谛,不是每天甜言蜜语和风花雪月,而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并肩而立 。

当你开始结婚生活之后就会发现,生活之中处处是柴米油盐,多的是鸡毛蒜皮。

当你发现曾经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碎了一地时,当下的生活又该怎么继续下去?

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谈过:“婚姻太难了,最难处在于,你要把自己理想主义的爱情,下放到市井里,你要看到礼花,一点点变成烟火。”

3、你要学会熬过生活的苦

许三观为了生病的一乐,不顾曾经让他一直芥蒂的血缘关系,独自一人去上海卖血。

一路上,为了省钱,他连一口热水都不舍得喝,只靠着喝河水充饥。

他把所有的心酸与疲惫独自咽下,靠着卖血的钱,再一次挽救回了家庭。

后来,当许三观的血不再被需要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慌:如果家里有什么事该怎么办?他再也不能靠卖血帮家里度渡过难关了。

那一刻,我在许三观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万父亲的缩影,他们也许不曾卖过血,却一定为家人拼过命。

那个以一己之力挑起家庭重担的身影,会为往后余生照亮一盏明灯,让你知道,即使未来布满荆棘,也能有勇气熬过生活的所有苦难。

生活从来便是如此,咽下苦涩,方能品出淡淡的回甘。

写在最后

当你走过许多的路、学会与困难共存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曾经的一切,总会感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活的真相是残酷的,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选择在看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余华老师说:“许三观让他们自己说话,而他们的话里,有整个时代的呼吸 。”

苦难只是暂时的,人生亦没有过不去的坎。

愿你我都能有与生活对抗的勇气和能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才发现,生活里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