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施红兵

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历史的不断凝练,逐渐成为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具有鲜明而重大的时代意义,如何推动其落地生根,在宣传普及上需要时间的养成,在践行大众化上需要载体的培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社会心态和核心价值的要求有落差,价值观的软性落地有待调试。当下社会,存有信仰迷失、内心浮躁、趋利心理、盲从心态、侵权乱象、低俗扎堆、虚假泛滥、色情淫秽等失衡现象。这些现象在政界、在商海层出不穷,在城市、在农村逐渐弥散,在网上、在网下甚嚣尘上。值得大力推崇的正能量却有待进一步凝聚,其中的价值认识落差亟需填补和调试。为弘扬核心价值观,各地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精神准则”和落实举措,从价值层面、目标层面为这种落差调理创造了契机。这种调理好比煎煮中药,先凉水浸润,其次武火烹蒸,再次文火慢煮,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打通社会失衡和价值重归两者的“任督二脉”。

二、多元需求和一元引导的方法有冲突,价值观的宣教方式有待转型。在网络时代,广大网民存在戏谑、碎片、快餐、消遣的不良网络文化生态,笔尖上、舌尖上的负面价值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舆论引导的难度日益加重。要重视一元化统领多元化,就必须撇开传统“高大全”、一元化的“宏大”叙述,跳出填鸭式、命令式的僵化说教,突破程序化、机械式的传播模式,既不能一味迎合、自贬价值,也不能麻木呆板、失去受众。当前的宣教方式比较陈旧,尚处于各自为政的“漫反射”式宣传,打一枪、换一炮的“游击式”宣传,“单打一、单头热”的片面宣传状态。如果不能舒缓潜在的对立冲突,以新的空间和语境与大众气味相投、气息相通,那么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就会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很囧、很无奈。

三、实践路径与机制保障的设计有矛盾,价值观的治世功效有待彰显。客观上看,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性工程;但主观上,有时却把它独立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巨系统之外,游离于中心工作、民生问题的大格局之下,孤立于改革红利、路径选择、梦想愿景之边缘。在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更应极端重视核心价值观对改革发展内核的润滑之用、修心之效,更应潜心将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的各环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确保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使价值观的治世功效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悄然绽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需要把握的重点

一、抓关键人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昂扬起来。净化负面社会心理的生存土壤,要突出抓住三大关键人群,从而达到“抓准一批人,影响一大片”的效果。一要突出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干部就是领路人,其行为和风范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对社会各个群体都有示范引领作用。要特别注重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引导他们追求高尚情操,维护公平正义,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二要突出妇女群体的家庭培育作用。妇女群体在倡导健康生活、培育核心价值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顶起精神世界的“半边天”。三要突出青少年群体的价值养成作用。要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渠道,不断推进青少年群体的“三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抓宣教转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起来。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宣教工作需要创新手段,才能让群众将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主要是用好“三个渠道”。一要用好传统阵地,大张旗鼓宣传。要用好各种传播手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要全面开花,使之家喻户晓。要用好道德讲堂、农村文化礼堂、爱国主义基地等学教阵地,抓住各种人群,分类施教,层层渗透。二要用好网络阵地,扭转社会歪风。网络言行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网上言论来自网下,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战场已是不争的现实。三要用好文化载体,润物无声渗透。用本土的特色文化生动诠释核心价值观,更能有效促进群众的情感认同。

三、抓信用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用起来。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黏合剂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诚信教育只有通过善行的示范教导、法律的刚性引导,公约的柔性疏导“三管”齐下才会更管用。一要促进道德风尚的良性积淀。大力宣传每一行业所涌现的“道德明星”,尤其要着重宣传和弘扬务实清廉的官德、为人师表的师德、医者仁心的医德、守信践诺的商德、大爱无疆的公德等品德,以信用教育为道德底线,激发全社会见贤思齐的热情。二要强化政策法律的刚性引导。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其对弘扬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约束导向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积极发挥法律条规的刚性功能,着力惩治食品违法、假冒伪劣等诚信失范行为,让违信者无法生存。三要发挥乡风民约的柔性影响。大力推进以德治理,把信用教育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柔性的影响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