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十篇古典散文的极致之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章开篇点明写作缘由。作者描写岳阳楼景色,“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显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将个人的忧乐观升华到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简洁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环境与琅琊山的秀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语言优美,节奏明快。

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描绘出秋夜赤壁下,作者与友人泛舟的惬意场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中,尽显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将景、情、理完美融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辞官之初,“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开篇表明辞官归田的决心,直言过去出仕是迷途,如今归来才是正途。归家后,“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尽享天伦之乐,与自然相伴,体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弃 ,展现高洁的人格与人生追求。

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气势磅礴,点明阿房宫兴建的背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对阿房宫的建筑进行了细致描绘,尽显其宏伟奢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开篇以奇特的想象展现出宏大的境界。文中通过对鲲鹏、蜩与学鸠等的描写,阐述了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想象奇幻,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以武陵渔人的视角,讲述其意外发现桃花源的奇幻经历。描绘出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宛如人间仙境,这里没有战乱与剥削,百姓安居乐业,是作者理想社会的化身,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众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众人饮酒赋诗,他挥毫写下这篇序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开篇便将兰亭的绝美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山水相依,动静相衬。“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由景入情,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匆匆 ,尽显对生命的思考与珍视,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兼具极高的文学与书法价值。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篇点明蜀汉面临的严峻形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文中表达对汉室的忠诚,以及北伐的决心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言辞恳切,忠义之心溢于言表,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担当。

王勃《滕王阁序》: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即兴创作,“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开篇便尽显滕王阁所处之地的雄伟壮阔与重要地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出的秋日江景画面绝美,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对仗工整,尽显作者的才华,为千古名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篇古典散文的极致之美,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