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我国古代诗词流派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入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诗人词家虽多,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则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①现实主义流派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琰、王粲、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稹、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②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璞、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轼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①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②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动乱的现实,名篇有《藏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短歌行》、 《龟虽寿》、 《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③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瑀和刘桢。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粲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登楼赋》。

④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嵇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⑤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嵘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⑥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入彭蠡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⑦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倕。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朓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⑧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绮丽。

⑨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绮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⑩王孟。是指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羲、裴迪等人合称为“田园诗派”。

⑪高岑。是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以写边塞诗见长,又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名篇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人们把高、岑和王昌龄、李颀等人合称为“边塞诗派”。

⑫李杜。是指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并称,不是由于风格相同,而是因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关于他们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专门介绍。

⑬韦刘。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⑭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个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 “编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⑮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风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议论入诗,使诗有散文化的倾向。不过,他们在扭转大历以来的平庸文风上起了一定作用,也写出一些好诗。与韩、孟风格相近的,还有贾岛、卢纶等。

⑯新乐府诗派。是指唐代中期由诗人白居易、元稹发起的“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张籍、王建、李绅、唐衢、刘猛、李余等。有关“新乐府运动”前文已有专门介绍。

⑰小李杜。是指唐末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的诗与李杜无共同之处,故称其为“小李杜”以示区别。他们的诗多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特色十分鲜明。名篇有:李商隐的《无题》诗,杜牧的《江南春》、《赤壁》、 《泊秦淮》、《山行》等。

⑱西昆体诗派。是北宋初期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主要成员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刻意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⑲三苏。是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洵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他们在诗歌上都有一定成就。其中以苏轼为最。

⑳江西诗派。是由北宋诗人黄庭坚创立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出了这一诗派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个成员。他们写诗,强调字字有出处,并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造成模仿抄袭,影响很坏。

㉑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派,由陈起刊行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等诗集收入了一百零九人的诗,其中以戴复古、刘克庄、刘过的诗较好。这些诗人大多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风格和成就并不一致。

②前七子和后七子。是明代的复古主义文学流派。 “前七子”指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前七子”首先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主张摹拟。 “后七子”步其后尘,气势更盛。从而,掀起一股拟古的风气。虽起了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㉓公安派。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并称“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首,因他们是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氏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充分表现个性,突破清规戒律,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他们的作品多局限于自然景色和日常琐事,社会意义不大。

㉔竟陵派。也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故名。他们的基本主张与公安派相同,但又认为公安派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用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矫正,结果反而流于艰涩怪僻。

㉕几社。是明末的一个文学组织。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他们的文学主张受前后七子的影响,作品有揭露时弊的特色。其中,陈子龙的诗成就较高,有“明诗殿军”之誉。

㉖神韵说诗派。清代康熙年间,王士祯吸取唐人司空图和宋人严羽的理论,提出“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并以王维、孟浩然的诗为样板。这种理论导致诗歌创作一味追求迷离、超脱的境界,多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生活琐事。不过,神韵说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探索,也有可取之处。

㉗格调说诗派。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继前后七子之后,再次提出“格调说”,强调“温柔敦厚”, “讲求格律”,起了束缚诗歌创作的消极作用。这一派诗人虽也主张“言之有物”,但其内容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㉘性灵说诗派。清代乾隆年间,袁枚吸取明代“三袁”的理论,提出与格调说相对立的“性灵说”。主张作品应直抒性情,辞贵自然,有所独创,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这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加上这一诗派的袁枚、赵翼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诗,所以实际影响比同时代的“格调说”稍大。但他们的诗多抒发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没有多少社会意义。

重要词派

①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我国古代词派,笼统地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阵营。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 “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从而,指出了这两大词派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此外,在选择题材方面,婉约词派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豪放词派则广泛得多;在表现方法方面,婉约词派含蓄婉转,将情思曲折地表达出来,豪放词派则采用更多的方法,而以直接抒发为主;在讲究格律方面,婉约词派派严守格律,豪放词派则敢于冲破格律的束缚。婉约词派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豪放词派是从宋代的苏轼起,由辛弃疾掀起高峰。

②一些较小的词派

把古代词家分成婉约和豪放两大派,是一种粗略的分法。如果细分,又有许多较小的词派:

花间词派。这是五代时西蜀的一个词派,由后蜀赵承祚所编的《花间集》而得名。这一词派的成员,除被尊为鼻祖的温庭筠外,还有皇甫松、韦庄、鹿虔扆、李珣等。他们的词以描写女性和相思之情为主,内容空虚,形式绮丽。

南唐词派。这一词派的成员以五代时南唐的君臣为主。其中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元老冯延已。李璟和冯延已的词,虽未脱花间派的脂粉气,但已有一丝清丽的风味。李煜的词可分前后期,前期属花间派,后期多倾吐哀思,情调低沉,艺术上成就较高。

苏派。这一词派以北宋苏轼为首,它开创了豪放词派,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成就。关于苏轼的词作前文已有专门介绍。

辛派。是以南宋词人辛弃疾为首的一个词派。它继承和发展了由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成就颇高。除辛弃疾外,这一词派的主要成员还有陆游、张元干、岳飞、张孝祥、刘克庄、文天祥、刘辰翁等。

周柳。是指宋代词人周邦彦和柳永。他们都精于音律,创制长调,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有相近之处。但周词重典雅,柳词较通俗,

姜张。是指南宋的一个严守格律的词派。代表人物是南宋的姜夔和宋、元之间的张炎。他们都注重格律声韵,诗风相近。

浙派。清代浙江人朱彝尊首创的一个词派。他们写诗以姜张为样板,讲究声律,雕琢文字,但内容贫乏。

常州词派。清代的一个同浙派对立的词派,因由常州词人张惠言首创,故名。他们反对浙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和含蓄,因此流于隐晦。他们还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所以又有附会之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古代诗词流派,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