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古代短文佳作欣赏(四):《湖心亭看雪》

 

古代短文佳作,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每篇短文都讲明白一个道理,清晰明了,深微精妙。

今天我们欣赏晚明时期的张岱所写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末·张岱dai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rao一小舟,拥毳cui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ang da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e,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a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na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约晚上八点)后,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白雪皑皑。湖上影子,只有西湖苏堤的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烤酒,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直冒热气。(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赏雪。我尽力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临行前,(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下船时,船夫小声唠叨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赏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只159字,堪称字字珠玑。此文收录在张岱回忆录《陶庵梦忆》中,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此文记叙了自己去杭州西湖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反映了作者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愫,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文章标题叫“湖心亭看雪”作者选择使用“看雪”而非“赏雪”,是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赏雪”通常心情悠闲,观景愉悦;而“看雪”,是冰天雪地,格外清冷。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多变,作者生活艰难,有着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此意。

“独往湖心亭看雪”,用一个“独”字写出自己孤标傲世的情怀。让人感觉: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船夫之口,道出“吾道不孤”——天下还有不少这样的高逸之士,有一种空灵超脱之气。

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意境阔大,情绪幽远,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这篇小品文我很喜欢。

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679年或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聪颖,青年时生活豪奢,自云:“好精舍,好美婢,好娈luan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疟,书蠹du诗魔。”(《自为墓志铭)。

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生活艰难,常至断炊。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

在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他的作品以散文成就最高,文笔清新秀丽,富有情趣,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

——2025年6月2日初稿 7月26日至28日修改 8月7日补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短文佳作欣赏(四):《湖心亭看雪》,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